兔泰泽氏病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兔业发展
兔泰泽氏病,一种由毛样芽孢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以其严重的腹泻、脱水和迅速死亡为特征,对养兔业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毛样芽孢杆菌是一种严格的细胞内寄生菌,菌体细长,革兰氏阴性。病原体通过粪便排出,污染环境、饲料和饮水,进而通过消化道传播。秋季至春季是高发期,尤其在饲养管理不当、应激因素增加的情况下。
症状与病变症状 | 病变 |
---|---|
严重腹泻,脱水 | 肠黏膜萎缩坏死 |
食欲废绝,急性死亡 | 盲肠、结肠充血、出血 |
体重下降,软弱无力 | 脾脏萎缩 |
确诊需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测。治疗主要包括隔离病兔、使用抗生素和加强饲养管理。
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执行兽医卫生防疫措施。
做好灭鼠工作,减少应激因素。
定期消毒,控制病原传播。
淘汰无治疗价值的病兔,防止病原扩散。
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马坤绵,范国雄.小鼠泰泽氏病病例.中国兽医杂志;1991年10期.
贾振岭.兔泰泽氏病的防治措施.农村百事通;2008年19期.
陈会良;杨静.家兔泰泽氏病的研究进展.中国养兔;2009年05期.
兔泰泽氏病:养兔业的隐形杀手今年七月,宁德市某养殖户饲养的獭兔突然爆发疾病,表现为急性腹泻、脱水,死亡率极高。经兽医实验室确诊,该病例为兔泰泽氏病,病原为毛样芽孢杆菌,一种严格细胞内寄生的细长或多形性革兰阴性菌。
二、流行病学特点与症状描述兔泰泽氏病具有强烈的传染性,主要传播途径为消化道。病原体能够在土壤中存活长达一年,秋末到春初是高发期。感染后,病兔表现为突发腹泻,粪便褐色或水样,脱水,食欲废绝,严重者可在12至48小时内急性死亡。耐过兔可能出现食欲不振、生长停滞和体重下降等症状。
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肠道,如盲肠、结肠前段和回肠后段肠黏膜萎缩坏死、浆膜面充血、出血,内容物呈液状,常含有鲜血。此外,肝脏发黄,有出血点,心肌发白,脾脏萎缩。
本病例采用以下方案进行治疗: 1. 火焰消毒、秀点或者亮典进行兔舍、兔笼和用具等消毒,病死兔、排泄物及时烧毁或深埋; 2. 土霉素拌料、隔离病兔; 3. 使用丁胺肌注、青霉素肌注进行救治; 4. 疗程结束后,多饮水,连饮3至5天0.5%的糖盐水。
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执行兽医卫生防疫措施;
做好灭鼠工作,防止鼠类进入兔舍、饲料和用具间;
尽量减少和消除各种应激因素;
在大型感染动物群中及早发现和淘汰患病动物,适时进行消毒;
在小型兔场确诊为本病时,应及时隔离,无治疗价值的动物坚决淘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