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种鸭产蛋期饲喂管理,关注蛋鸭产蛋高峰期营养需求

产蛋初期

种鸭产蛋期饲喂管理,关注蛋鸭产蛋高峰期营养需求

在产蛋前期的产蛋上升期,喂料量应迅速增加,以诱导鸭群尽早达到产蛋高峰期。在产蛋高峰到来之前的2-3周要使喂料量达到最大值,若推迟增加料量常会使产蛋损失2%-3%。此时需检查母鸭的产蛋率是否达到高峰。其方法是采取试探性加料法:每只鸭再增加5-l%料,连喂4天后观察产蛋率的变化,若产蛋率提高,则按增加的饲料量喂下去,如产蛋率没有变化,马上恢复到原来的喂料量,此法可多次使用。

高产蛋鸭产蛋期的饲养管理,主要以提高产蛋和蛋重、减少破损蛋、节省饲料和降低死淘率为目的,根据蛋鸭的周龄、产蛋率及生理特点,大致可分为产蛋前期、产蛋中期和产蛋后期三个阶段,在每一饲养阶段供给不同的营养和采用相应的管理。

蛋鸭经过100多天连续产蛋以后,进入产蛋高峰期,此阶段的蛋鸭由于体力消耗较大,健康状况不如产蛋初期和前期,若营养供给不足,产蛋率就会下降,甚至引起换羽,是一个比较难养的时期。饲养管理的要点是保高产,力争产蛋高峰期维持到400日龄以上,因此必须关注蛋鸭产蛋高峰期营养需求。

阶段 饲喂量
产蛋初期 逐渐增加,遵守循序渐进原则
产蛋高峰期 最大喂量一般比高峰期所需喂量高出10%-15%
产蛋后期 日喂料量为高峰期喂料量的80%-85%

肉用鸭在48周龄以后,产蛋率开始以每周1%-2%的速度下降,由于此时母鸭已完全达到体成熟,而且蛋重相应保持稳定,母鸭对营养的需求开始减少,若此时不减少饲料量,势必造成脂肪的沉积,使母鸭体形过肥,导致后期产蛋率急剧下降,造成饲料的浪费。因此从48周龄开始应因为产蛋率的下降而逐渐减料。

进入产蛋期以后,蛋鸭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数量比以前任何阶段都高,除用于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需要大量由于产蛋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

在生产实践中,为使产蛋高峰期如期到来,产蛋前期的最大喂量一般要比本品种鸭产蛋高峰期所需喂量高出10%-15%。在整个产蛋高峰期一般不要减少饲料喂量,始终保持最高水平。但在产蛋高峰到达后必须将高出的10%-15%喂料量减去,否则将易造成种鸭过肥,尤其是公鸭会爬胯困难或不愿爬胯,母鸭也会因过肥导致产蛋率下降。高峰期后的减料要结合产蛋周龄、产蛋率、蛋重等,在产蛋率不再上升后2周就要着手减料,一般是在31-32周龄开始,此时蛋重应也以上,减料的幅度可以大一些。每只鸭只均耗料减少10-15g左右,通过2周时间,使种鸭的喂料量稳定在所需最大喂料量后,采取恒料饲喂。

20XX年种鸭产蛋期饲喂管理技术重点

种用蛋鸭饲养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尽可能多的合格种蛋,在此基础上才可能有较高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并且孵出的雏鸭质量较好。下面一起来看看种鸭产蛋期饲喂管理技术吧。

1、产蛋鸭的生理特点和要求

产蛋鸭胆大。与青年鸭时期相比,开产以后,胆子逐渐大起来,敢接近陌生人。

产蛋鸭食量大,食欲好。无论是圈养或放牧饲养,产蛋鸭最勤于觅食,早晨醒得早,出舍后四处觅食,放牧时到处觅食,喂料时最先响应,踊跃抢食,下午收牧或入舍时,

在饲养管理良好的情况下,母鸭在26周龄产蛋率达到5,一般在28-30周龄产蛋率达到15,一般在33-35周龄产蛋率达到90或90以上,进入产蛋高峰期。

种鸭产蛋期饲喂管理,关注蛋鸭产蛋高峰期营养需求。的部分讲完了,接下来看蛋鸭高峰期营养策略解析。

种鸭产蛋期饲喂管理,关注蛋鸭产蛋高峰期营养需求

种鸭产蛋期的饲喂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例如,在产蛋初期,饲料喂量的增加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通常,母鸭群在21-22周龄开始产蛋,产蛋后应根据公母鸭的体重情况,每周增加5-10克的供料,以促进鸭群尽快达到5%的产蛋率。只是,在一些情况下,养殖户为了追求提前开产和初产蛋的提前,可能会在产蛋初期迅速增加饲料喂量,这可能会对整个产蛋期的经济效益造成影响。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蛋鸭的产蛋周期中,合理的营养策略和饲养管理对于维持高产至关重要。每个阶段的饲养管理都有其特定的要求和调整策略。只有深入了解鸭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才能有效地提高产蛋率和经济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13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