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笋大棚春季栽培,需掌握适宜温度、湿度及病虫害防治
①选用抗病品种:如温棚二号、莴笋王等常带红色的品种较抗病。
①加强栽培管理,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深沟高畦栽培,及时清沟排渍,增施速效磷钾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
发病条件发病最适温度为10~20℃。
二、莴笋的形态特征茎的样子一圈一圈,像笋。直根系,移植后发生多数侧根,浅而密集,主要分布在20-30cm土层中。茎短缩。
叶互生,披针形或长卵圆形等,颜色有浅绿、绿、深绿或紫红,叶面平展或有皱褶,全缘或有缺刻。
短缩茎随植株生长逐渐伸长和加粗,茎端分化花芽后,在花茎伸长的同时茎加粗生长,形成棒状肉质嫩茎。
定植后应浇足稳根水,5-6天缓苗后浇缓苗水,同时随水追提苗肥,亩施硫酸铵10-15公斤,以后连续中耕松土2-3次。
茎开始膨大时,及时浇水,随水亩追三元复合肥25-30公斤。此后应保持土壤湿润。
莴笋属菊科植物,耐热、耐寒,一年四季均可栽培。
春季利用大棚栽培莴笋,生长期短,供应市场,具有较高经济效益。
定植初期要注意通风降湿,夜间气温在0℃以上时需放风,0℃以下时,要盖小拱棚并加盖草帘;白天将草帘揭开。
当茎部开始膨大至收获前,棚温白天15-20℃,超过24℃通风,夜间应不低于5℃。
六、病虫害防治发病初期用25%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900倍液与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与50%多菌灵胶悬剂500-600倍液混合喷2-3次。
七、收获最好的收获时期是主茎顶端与最高叶片的叶尖相平时。为了提前上市,可适当早采,收大留小,分批上市。
莴笋大棚春季栽培需要掌握适宜的温度、湿度及病虫害防治,通过合理的栽培管理,才能获得高产优质的莴笋。
莴笋大棚春季栽培一般于11月上中旬进行,将大小苗分别定植于已扣好薄膜的大棚内,株行距为25厘米×30厘米,2月中旬即可上市。技术要点包括:整地施肥、分苗后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加强病虫害防治等。
莴笋种植案例分析:上海农业科技实例上海农业科技在2011年2月曾对春季大棚蔬菜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及其对策进行了分析。例如,黄瓜、番茄等蔬菜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易感病害,需加强管理。莴笋的种植同样需要注意这些因素,以保障产量和品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