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高热病是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高热、呼吸困难、皮肤发红等症状为特征
猪高热病,又称猪高热综合征,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为高热、呼吸困难、皮肤发红等症状。
症状 | 描述 |
---|---|
皮肤发红 | 两耳、四肢、腹下等皮肤呈浅至暗红色,尤其耳廓边缘发绀,皮肤发红,耳后、四肢、腹下、臀部等处有紫色斑块,病程长的呈深紫色。 |
呼吸困难 | 早期使用过多退热药,后期猪死亡比例愈大。 |
败血症 | 细菌混合或继发感染而致的,以败血症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热性的传染病。 |
死亡率 | 发病猪只主要是保育猪、育肥猪、母猪,死亡率分别为30%-50%、20%-40%、10%,以散养户和中小型猪场多发。 |
猪高热病的发病原因是由多种因素制约的综合性病症,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多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引起。
猪高热病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抗菌、免疫调节等方面。
治疗方法 | 药物 |
---|---|
抗病毒 | 板蓝根、双黄连、金丝桃素、黄芪多糖 |
抗菌 | 头孢噻呋钠、林可霉素、阿莫西林、磺胺间甲氧 |
免疫调节 | 干扰素、免疫球蛋白、黄芪多糖 |
加强猪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消毒。
做好猪只饲养管理,提高猪只免疫力。
定期进行猪只疫苗接种。
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治疗。
猪高热病是一种对猪场造成严重影响的传染病。养殖户应加强猪高热病的防治工作,确保猪只健康生长。
猪高热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发红、呼吸困难、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等。具体皮肤呈浅至暗红色,尤其耳廓边缘发绀,皮肤发红,耳后、四肢、腹下、臀部等处有紫色斑块,病程长的呈深紫色。病猪体温升高,可达41℃-42℃,个别病例甚至达43℃,伴随皮肤潮红,指压褪色,精神委顿,食欲减退或废绝。
2025年4月,河南某猪场爆发猪高热病,导致大量猪只死亡。该猪场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控:
立即隔离病猪,并对猪舍进行全面消毒。
采用抗病毒药物和抗菌药物进行综合治疗。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只免疫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猪高热病得到了有效控制,猪场生产恢复正常。
在治疗猪高热病时,有些养殖户存在以下误区:
过度依赖退热药,忽视其他治疗措施。
滥用抗生素,导致猪只产生耐药性。
忽视饲养管理,导致猪只免疫力下降。
正确的做法是,根据病猪的具体症状,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并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只免疫力。
加强猪场生物安全措施,防止病原体传入。
提高猪只免疫力,降低发病风险。
加强猪只饲养管理,保持猪舍卫生。
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
因为猪高热病病原体的不断变异,防控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开发新的防控技术和药物,提高猪高热病的防控水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