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猪病保育和育肥阶段高发,影响生长和经济效益

尽管猪场管理者们对保育猪的呼吸系统疾病有所警觉,但对于育肥阶段慢性支原体肺炎可能造成的经济损耗,认识却相对不足。在屠宰场检疫过程中,我国多数猪场支原体肺炎的实变程度在10%至20%之间。据《猪病学》报道,疥螨阳性猪场的比率介于70%至95%,而猪的感染率在20%至95%之间。

猪病保育和育肥阶段高发,影响生长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不少地区出现两种严重影响保育阶段仔猪生长发育、致死率极高的新疾病。这些疾病多在4至12周龄的猪中发生,以8至12周龄最为常见。乳猪较少受到感染,受感染猪群的发病率约为20%,死亡率达50%。这两种疾病的共同点是都会导致病猪急性死亡,出现高烧,死亡后口鼻有泡沫症状。

疾病 症状 发病率 死亡率
疾病A 高烧,口鼻泡沫 20% 50%
疾病B 高烧,口鼻泡沫 20% 50%

育肥阶段是猪生长的关键时期,猪只以最快速度生长,各种疾病也接踵而至。这其中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代谢病和中毒病等,规模养猪场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

保育阶段重点预防支原体肺炎,注意营养平衡,提高仔猪抵抗力。

育肥阶段加强通风,保持适宜温度,减少应激,防控呼吸道疾病。

繁殖阶段关注繁殖疾病,如细小病毒病和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

在猪病防控中,应当注重以下几点:

加强生产管理,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合理控制饲养密度。

做好疫苗接种工作,预防传染病。

合理使用药物,防止耐药性产生。

传染性胸膜肺炎防控措施

加强生产管理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合理控制饲养密度,减少混群,做到全进全出。

疫苗接种使用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或基因缺失疫苗。

药物防控在仔猪断奶后10天内以及保育转育肥后10天内,饲料中加入银黄可溶性粉、替米考星和强力霉素进行预防。

猪病保育和育肥阶段的高发病症给猪场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应充分认识这些疾病的特点,采取综合措施,确保猪只健康生长,提升经济效益。

猪病保育和育肥阶段高发,影响生长和经济效益
案例分析:支原体肺炎与慢性支原体肺炎的经济影响

支原体肺炎在保育阶段和育肥阶段都有发生,但育肥阶段的慢性支原体肺炎对猪场经济效益的影响更为显著。在案例中,某猪场育肥猪因慢性支原体肺炎导致饲料转化率下降15%,增重率降低10%,直接经济损失达每头猪50元。通过对猪场进行科学管理,如优化饲养环境、加强饲料质量监控、实施疫苗接种等,该猪场成功降低了慢性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提高了经济效益。

在某地区,两种新疾病对保育阶段仔猪的影响尤为严重。通过对病猪进行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测,发现这两种疾病主要导致仔猪生长发育迟缓、死亡率上升。针对这一情况,当地兽医部门联合猪场共同制定了防控措施,包括加强饲养管理、实施疫苗接种、定期消毒等,有效控制了疾病的传播,降低了仔猪死亡率。

在实际生产中,传染性胸膜肺炎与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相似,容易混淆。通过对病例进行详细分析,发现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变主要集中在肺脏和胸腔,而非洲猪瘟则可能导致脾脏肿大、肾脏出血等。通过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准确鉴别两种疾病,为猪场提供科学的治疗方案。

在某猪场,保育猪因营养不足导致生长发育迟缓,抵抗力下降。通过优化饲料配方,保证保育猪的营养需求,该猪场有效提高了保育猪的健康水平,降低了疾病发生率。

未来展望:猪病防控策略

针对猪病防控,建议猪场采取以下策略:一是加强饲养管理,优化饲养环境;二是实施疫苗接种,提高猪只免疫力;三是定期进行疾病监测,及时发现并控制疾病传播;四是加强兽医队伍建设,提高兽医技术水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11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