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花卉

我国贫困地区养鹅技术落后,制约了鹅业发展

科技人员扶贫记,通讯员王清博,本报记者马爱平。走乡镇,串村屯,问题探讨,一线指导……三年来,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师孙永峰,技术扶持大安市龙沼镇农民养鹅合作社,将其松散的养鹅经营模式经规范后踏上了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道路。

我国贫困地区养鹅技术落后,制约了鹅业发展
制约鹅业发展的原因
原因 描述
政府重视不够 没有把养鹅业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技术落后 饲养原始落后,很难提高质量,参加国际竞争
市场格局 我国鹅肉消费市场和加工企业主要在南方,饲养大部分在北方,这种南繁北养再南销的格局决定了必须依托经济人、运销户才能把鹅卖出去

鹅是主要以食青粗饲料为主的大型水禽,生长发育快,抗逆性好,适应性强,设施简单投资少,饲料来源广,耗用精料少,属节粮型家禽,饲养较为粗放。我国的鹅肉消费市场和加工企业主要在南方,饲养大部分在北方,这种南繁北养再南销的格局决定了必须依托经济人、运销户才能把鹅卖出去。养殖、运销、加工这三个矛盾……使我国养鹅业忽高忽低、忽冷忽热,很难形成一个稳定的产业链。

经济发达地区,鹅肉消费需求日益增长,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鹅肉早已成为人们喜爱建设的佳肴。南京市年消费鹅1800多万只;第四,由于鹅的活习性优异,它能与白果、林共生共长,协调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产业链。因此,我国一些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都把发展养鹅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短、平、快优选项目。

只是,与快速发展发展的养鹅业相比,我国鹅的育种工作相对滞后,鹅业生产中仍以地方品种的直接利用或简单杂交利用为主,良种化水平低,严重制约了我国鹅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鹅育种技术水平的提高困难重重,现代家禽育种体系几乎都是在鸡上建立的。

解决方案

在中央三农政策的指导下,我国养鹅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家将加大对规模化养殖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农信社等地方金融机构加大对家禽加工企业和饲养户信贷支持力度。一些省份出台种禽场和养殖场补贴、企业收购加工补助等扶持政策。以上政策的出台无疑是围绕着鹅业发展的问题,鹅业或将会面临的是一个飞跃的契机,特别是绿色养殖和品牌养殖,更能受到公众的亲睐。

孙老师建议我们组织并筹划建立起养鹅基地,引进先进的养鹅技术,提高养殖效益。同时,要加强与市场对接,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

我国贫困地区养鹅技术落后,制约了鹅业发展。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政策扶持和市场开拓,才能让贫困地区的养鹅业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深入贫困地区,科技助力鹅业振兴

——吉林农业大学孙永峰教授的扶贫故事

我国贫困地区养鹅技术落后,制约了鹅业发展

在贫困地区,养鹅业曾是许多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只是,由于技术落后、市场信息不畅、资金不足等问题,鹅业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大安市龙沼镇农民养鹅合作社,便是其中之一。合作社成立之初,养鹅规模小,技术落后,产品销售困难,农民收入难以提高。

三、技术培训:提升养殖技能

孙永峰教授 从培训入手,组织合作社成员参加养殖技术培训。通过培训,学员们系统地掌握了鹅的饲养、疫病防治等基本技能,提高了养殖水平。此外,孙教授还针对合作社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养殖技术方案,确保鹅只健康成长。

四、规范管理:打造标准化养殖

孙永峰教授不仅关注养殖技术,还注重规范合作社的管理。他指导合作社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包括饲料采购、疫病防控、产品销售等,确保养鹅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市场拓展:拓宽销售渠道

为了解决产品销售难题,孙永峰教授积极帮助合作社拓展市场。他联系了多家销售企业,为合作社的产品打开销路。同时,他还建议合作社发展电子商务,通过网络平台将鹅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经过孙永峰教授和合作社成员的共同努力,龙沼镇农民养鹅合作社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品品质不断提升,收入逐年增加。如今,合作社已成为当地鹅业发展的示范典型,带动了周边地区鹅业的发展。

孙永峰教授的扶贫故事,只是我国科技扶贫的一个缩影。在未来的扶贫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发挥科技的力量,助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11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