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重庆市彭水烟农在烟棚里养鲶鱼,探索生态循环农业新模式

项目 内容
地点 彭水自治县龙射镇钟山村
主角 陈行其,彭水县启力烤烟种植股份合作社负责人
产业 烤烟种植与鲶鱼养殖
养殖规模 计划用5个大棚饲养100万尾小口鲶鱼
预期收益 力争使社员的每股分红增加到100元

钟山村,位于重庆市彭水县龙射镇,是一个海拔近1000米的高山地区。烤烟是这里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在钟山村境内的烤烟育苗工场,有一个占地40亩的标准化育苗场地,共有10个育苗大棚,每年培育的烟苗可供辖区9200亩烟地栽种。

重庆市彭水烟农在烟棚里养鲶鱼,探索生态循环农业新模式

这些大棚在培育烟苗后会有长达6个多月的闲置期,对此,陈行其和他的团队想到了一个创新点子:利用这些大棚进行鲶鱼养殖。

在大棚内,陈行其团队用简易的方法建造了鱼池,利用水泥砖和厚胶纸隔成了12个小池,只一天工夫就完成了一个大棚的鱼塘建设。这个鱼池简单却高效,不仅降低了成本,还充分利用了闲置资源。

陈行其表示:“不管是在大棚里养鱼、种蔬菜都是一个赚钱的行当。因为基础设施不投入钱,我们只出种苗和人力,管理得好、技术上把好关,啷个都是赚钱。”

据悉,鲶鱼养殖每平方米可以养成鱼17.5千克,其经济效益是草鱼、鲤鱼的5倍至10倍。而且,鲶鱼在养殖过程中相互残杀现象严重,影响放养密度和产量的提高,这一点在陈行其的养殖模式下得到了有效控制。

陈行其计划在3月份开始栽种烟叶,但部分烟农缺少资金购买肥料、农药,预计需要资金达到1700万元。面对这样的情况,陈行其通过合作社的力量,积极寻求金融支持,以助农惠农金融“贷”动肉牛养殖,帮助烟农解决资金难题。

陈行其表示,第一批4400斤鱼已经卖了4万多元,预计在12月份全部清场,有1万斤鱼出售,可收入10万元。除去买鱼苗的成本和工人的工资,至少有3万元的利润,入股社员可分50元红利。

这种生态循环农业的新模式,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还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友好保护。陈行其的实践为其他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通过这种方式,陈行其和他的团队不仅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还推动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谈完重庆市彭水烟农在烟棚里养鲶鱼,探索生态循环农业新模式。,我们再进一步讨论烟棚养鲶,循环农业新典范。

钟山村的高山之巅,烟叶飘香,村民们依靠烤烟种植生活。只是,这片肥沃的土地并未被闲置,烤烟育苗工场成为了一个循环农业的新典范。

在大棚内,除了培育烟苗,村民们还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利用闲置期间的大棚养鱼。近日,笔者在彭水自治县龙射镇钟山村一育苗工场,目睹了这一独特景象。大棚内的简易池塘里,鱼儿欢快地跳跃,似乎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新生。

重庆市彭水烟农在烟棚里养鲶鱼,探索生态循环农业新模式

“只一天工夫就把一个大棚的鱼塘建好了。”陈行其自豪地说。明年,他计划用5个大棚饲养100万尾小口鲶鱼,力争让这一辅助产业,使社员的每股分红增加到100元。

这种模式下的亩产值比单纯的水稻种植翻了3倍。稻谷产量虽没增加,但是价格至少高了20%,甲鱼比同类价格高出10%左右。酒香不怕巷子深,工农村的生态甲鱼基地虽然在弥市镇的一个偏僻的村落,但养殖的甲鱼和优质稻米几乎供不应求。

陈行其的实践,为当地的农民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在钟山村,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尝试这种循环农业模式,让这片土地变得更加生机勃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11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