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山东乳山老渔民,利用科技养殖

2006年,山东乳山,年岁稍高的宋劭轶面临抉择:是随波逐流,还是另辟蹊径?看着年轻渔民纷纷“上岸”,去外地打工,生活轻松,收入有保障,宋劭轶犹豫了。

山东乳山老渔民,利用科技养殖

只是,宋劭轶并非对海洋无感之人。自幼海边长大,他对海洋的热爱与日俱增。此外,灯塔水母公司的荣誉也映照出乳山牡蛎的知名度:乳山牡蛎诚信企业、ASC中国负责任水产养殖企业、钉钉数字化移动办公企业、山东省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现代农业全产业...

乳山牡蛎,天然的品质,独特的魅力

位于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的这片海域,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了乳山牡蛎这一美味佳品。个头大、肥满度高、肉质爽滑、味道鲜美,这是乳山牡蛎的显著特点。乳山牡蛎产业蓬勃发展,现已形成育苗育种、养殖、加工、销售、废弃物利用、包装辅料加工、文化旅游等七大关键环节产业链,成为乳山市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

产业链环节 具体内容
育苗育种 提供优质的牡蛎苗种,保证养殖效果
养殖 采用科学的养殖方法,提高产量和品质
加工 对牡蛎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销售 通过各种渠道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
废弃物利用 实现绿色养殖,保护海洋环境
包装辅料加工 提供优质的包装材料,提升产品形象
文化旅游 将牡蛎养殖与旅游业相结合,促进经济发展

牡蛎卖得好,合作社的成员也纷纷尝到了甜头。宋坤,一个加入合作社的渔民,短短几年间,养殖面积就发展到1000亩,年产值达到500万元。像宋坤这样的社员,还有30多户。

科技赋能,拓宽市场,乳山牡蛎迈向全国

2020年,乳山市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合作,创建中国乳山牡蛎产业研究院,聚焦基因育种、健康养殖、活性物质提取等关键环节,推动产业升级。

乳山牡蛎,作为传统优势产品,养殖面积和产量稳居全国前列,成为全国牡蛎版图中的重要板块。乳山市更是被誉为“中国牡蛎之乡”,养殖面积、产量和产值均居全国县级单位首位,牡蛎鲜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去年12月12日,宋劭轶将合作社的牡蛎“挂”到了网上。通过网络平台,合作社的牡蛎销往全国各地,北京、上海、内蒙古、云南……虽然时间不长,但不少网友已成为回头客,纷纷留言:“以后认准乳山牡蛎了”。

38岁的宋劭轶,皮肤黝黑,眼神坚定。他深知,乳山牡蛎要想在全国市场立足,必须依靠科技的力量。于是,他坚持学习新技术,不断提高养殖水平,带领合作社成员走上了“智富”之路。

乳山市政府高度重视牡蛎产业发展,投资5.5亿元建设六大牡蛎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将养殖户集中安置,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运营。根据乳山牡蛎协会提供的数据,科技赋能下,协会累计发放了880万枚防伪标签,侵权诉讼打赢了160起,品牌价值现超过193亿元。

乳山牡蛎,这片土地上孕育出的瑰宝,正以科技的力量,迈向更广阔的市场,为乳山市乃至整个山东省的经济发展,贡献着不可磨灭的力量。

山东乳山老渔民,利用科技养殖

乳山牡蛎产业已经成为乳山市的一张亮丽名片。乳山市政府和海洋主管部门积极推动产业升级,乳山牡蛎已成为全国牡蛎版图中的重要板块。

今年38岁的宋劭轶是一位老渔民,从小在海边长大,对海洋资源有着深厚的感情。面对成绩,他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他明白,乳山牡蛎虽然已成产业,但加工还处在初级阶段,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少,渔民得到的实惠不多。

附近几个村子的渔民纷纷向宋劭轶请教牡蛎养殖技术。他深知渔民“耕”海的辛苦和转型的艰难,决定成立合作社,带动更多渔民走上“智富”路。

宋劭轶正筹划着新的计划,通过刚成立的牡蛎养殖技术服务站,大范围推广牡蛎养殖新技术,为合作社的牡蛎注册商标,建立牡蛎深加工生产车间,提高产品附加值。

但仅依靠养殖户自身拓展零售市场,日销量不足100吨,不足以改变乳山牡蛎滞销的局面。乳山牡蛎畅销全国各地,尤其是国内各大中城市水产批发市场,但受限于销售渠道,市场占有率有待提高。

乳山牡蛎养殖水域面积达30万亩,年产量38万吨,产值30亿元,是著名的“中国牡蛎之乡”,已形成育苗育种、养殖、加工、销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11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