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黄精田间栽培技术,关注土壤、水分、施肥等关键环节

黄精的形态特征

根状茎圆柱状,由于结节膨大,因此“节间”一头粗、一头细,在粗的一头有短分枝,直径1~2厘米。茎高50~90厘米,或可达1米以上,有时呈攀援状。叶轮生,每轮4~6枚,条状披针形,长8~15厘米,宽6~16毫米,先端拳卷或弯曲成钩。花序通常具2~4朵花,似成伞形状,总花梗长1~2厘米,花梗长4~10毫米,俯垂;苞片位于花梗基部,膜质,钻形或条状披针形,长3~5毫米,具1脉;花被乳白色至淡黄色,全长9~12毫米,花被筒中部稍缢缩,裂片长约4毫米;花丝长0.5~1毫米,花药长2~3毫米;子房长约3毫米,花柱长5~7毫米。浆果直径7~10毫米,黑色,具4~7颗种子。花期5~6月,果期8~9月。

黄精田间栽培技术,关注土壤、水分、施肥等关键环节

黄精的田间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施肥、水分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环节。

环节 具体措施 注意事项
选地 选择湿润、有充分荫蔽的地块,土壤以质地疏松、保水力好的壤土或砂壤土为宜。 避免在贫瘠干旱及粘重的地块种植。
整地 播种前先深翻1遍,结合整地每亩施农家肥2000千克,翻入土中作基肥,然后耙细整平,作畦,畦宽1.2米。 畦宽不宜过窄,以免影响黄精的生长。
施肥 根据黄精的生长特性选好地块,前每667m2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约3000Kg、30~50kg。 避免使用化学肥料,以免影响黄精的品质。
水分管理 黄精喜湿怕干,田间要经常保持湿润,缺水时及时浇灌,雨季要注意清沟排水,防止土壤中存有大量积水烂根。 避免长时间积水,以免造成黄精烂根。
病虫害防治 收获时清园,消灭病残体;注意清沟排渍,降低田间湿度恶化病害流行条件。 定期检查黄精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黄精种植条件及技术要点

水分:黄精在生长的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但每次浇水也需要控制水量,田间 的湿度不宜过大,否则会引发根腐病、炭疽病、叶斑病等各种病害。根茎繁殖选择长势良好的根茎,使用多菌灵消毒后耕种...

黄精的适应性很强,能耐寒冬,南弱可栽种,喜阴湿,耐寒性强,在干燥地区生长不良,在湿润荫蔽的环境生长良好。在土层较深厚、疏松肥沃、排水和保水性能较好的壤土中生长良好;在贫瘠干旱及粘重的地块不适宜植株生长。

裂片窄卵形,浆果红色。

三、生物学特性

在黄精的生长期间,需要注意好水分,它喜湿怕干,田间要经常保持湿润,缺水时及时浇灌,雨季要注意清沟排水,防止土壤中存有大量积水烂根。

提高黄精的抗病能力,及时清除病残体,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繁殖方式

根状茎繁殖于晚秋或早春3月下旬前后选1-2年生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根茎,选取先端幼嫩部分,截成数段,每段有3-4节,伤口稍加晾干,按行距22-24厘米,株距10-16厘米,深5厘米栽种,覆土后稍加镇压并浇水,以后每隔3-5天浇水1次,使土壤保持湿润。于秋末种植时,应在上冻后盖,些圈肥和草以保暖。

种子繁殖8月种子成熟后选取成熟饱满的种子立即进行沙藏处理:种子1份,砂土3份混合均匀。存于背阴处30厘米深的坑内,保持湿润。待第二年3月下旬筛出种子,按行距12-15厘米均匀撒播到畦面的浅沟内,盖土约1.5厘米,稍压后浇水,并盖一层草保湿。出苗前去掉盖草,苗高6-9厘米时,过密处可适当间苗,1年后移栽。为满足黄精生长所需的荫蔽条件,可在畦埂上种植玉米。

探寻黄精种植的秘密——土壤、水分、施肥全方位解析

黄精田间栽培技术,关注土壤、水分、施肥等关键环节

在黄精种植的第一步,土壤的选择和管理至关重要。理想的地块应具备深厚的土层,质地疏松,保水力强,且排水良好。在安徽地区,以壤土或砂壤土最为适宜。在播种前,需进行深翻,以利于根系深扎。此外,每亩地需施入2000千克的农家肥作为基肥,保证土壤的肥沃度。在土壤消毒方面,采用神农丹或多菌灵,可有效预防病虫害。

在施肥方面,需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在种植初期,每亩施入土杂肥1500千克,饼肥50千克,与过磷酸钙混合后施入土中。后期根据生长情况,适当增加施肥次数。此外,在第二年中耕除草的同时,进行培土和施肥,增加黄精根部土层厚度,利于根茎膨大。

田间管理是黄精种植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在生长前期,需定期中耕除草,每年于4、6、9、11月各进行1次。在后期,可适当减少拔草次数。此外,干旱地区要及时浇水,雨季注意清沟排水。在黄精种植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化学除草剂,以免影响黄精的品质。

因为人们对中药材需求的日益增长,黄精种植市场前景广阔。通过优化种植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黄精将成为药用植物市场的香饽饽。同时,加大科研投入,探索黄精种植的更多可能性,将为黄精种植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10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