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芦笋种植要点:了解芦笋生长习性

芦笋,被誉为“蔬菜之王”,富含丰富的营养成分,市场需求旺盛。掌握芦笋种植要点,是每一位芦笋种植者成功的关键。本文将从芦笋生长习性、种植技术、苗床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为您详细解析芦笋种植的奥秘。

芦笋种植要点:了解芦笋生长习性
一、芦笋生长习性

芦笋适应性较强,耐寒耐热,从亚寒带到亚热带均可种植。但最适宜在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的温带地区种植。芦笋种子发芽适温为25-30℃,高于30℃发芽率明显下降。芦笋茎枯病、褐斑病是主要病害,发病迅速,危害严重。

1. 选择适宜土壤:芦笋适宜生长在土质疏松肥沃、透气性好、土层深厚的沙壤土中。

2. 深耕整地:种植前进行深耕整地,亩施有机肥3-4方,复合肥100斤。

3. 定植:行距1.2-1.5米,沟宽40-50厘米,深30-40厘米。每25-30厘米定植一株,亩栽1500-2000穴。

三、苗床管理

2. 温湿度:出苗前床温白天20-30度,晚上不低于12度。幼苗高20厘米左右时,可采取通风不揭膜的办法,使幼苗适应外界环境。

3. 病虫害防治:及时去除苗床杂草,发现蚜虫等危害及时喷药防治。

四、病虫害防治

1. 病害防治:芦笋茎枯病、褐斑病是主要病害,采取以农艺措施为主,辅之以加强药剂防治的综合防病虫策略。

2. 虫害防治: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棉铃虫、地老虎等是主要虫害,采用灭幼脲、农林乐等1000倍液防治蚜虫,氧化乐果1000倍液防治,呋喃丹、敌百虫饵料防治地下害虫。

五、采收与留母茎

1. 采收:绿芦笋在每天上午8-10时采收,将伸出地面20-24厘米的幼茎割下。

2. 留母茎:定植后第二年的新芦笋田块,只宜采收绿芦笋。一般4月上中旬长出的幼茎,作为母茎留在田间不采,以供养根株。

2. 清理田园:清理田间降低浸染源,是防治茎枯病的有效方法之一。2月份全面清理田间茎杆,清扫病残枝叶并集中烧毁处理。

3. 适时浇水与排涝:采笋期间保持土壤湿润,嫩茎生长快、品质好、产量高。汛期注意排除涝渍,防高温烂根等病害发生。

芦笋种植是一门技术活,掌握芦笋种植要点,才能实现丰产丰收。希望本文能为您提供有益的参考,祝您在芦笋种植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种植要点 具体操作
土壤选择 选择土质疏松肥沃、透气性好、土层深厚的沙壤土
深耕整地 亩施有机肥3-4方,复合肥100斤
定植 行距1.2-1.5米,沟宽40-50厘米,深30-40厘米
苗床管理 营养钵,温湿度,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 综合防治策略,药剂防治
采收与留母茎 绿芦笋采收,留母茎
田间管理 科学运筹三肥,清理田园,适时浇水与排涝
芦笋种植:因地制宜,创新实践

在广袤的田野间,芦笋以其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成为了许多种植户眼中的“黄金作物”。只是,如何因地制宜,创新实践,让芦笋种植真正实现高产高效,成为了种植户们关注的焦点。

一、备足营养钵,培育壮苗

苗床管理是芦笋种植的关键环节。选择肥力水平较高的疏松沙壤土作为苗床,宽度在1.3-1.5米,深度10-15厘米。在制钵前,每立方营养土应施入腐熟好的鸡粪30-40斤,磷肥2斤,草木灰10斤,充分拌匀后打钵。钵体直径8厘米以上,高度10厘米,每亩大田需备钵2500个。这样的营养钵不仅为芦笋提供了充足的养分,还有利于芦笋的根系发育。

芦笋种植要点:了解芦笋生长习性
三、适时摘心,防倒伏

芦笋植株可达1.5米以上,任其生长,严重影响通风透光,且易倒伏,田间湿度大病害重。当植株达70厘米左右时应适时摘心,有利于集中营养,促地下根茎生长。有条件可拉铁丝,确保植株不倒伏。

四、土壤选择与整地定植 六、科学采收,延长采笋期 七、合理施肥,提高产量

三肥即催芽肥、壮笋肥和秋发肥。3月份结合垄间耕翻、培土施好催芽肥,亩施土杂肥2-3方,芦笋专用肥100斤。6月上中旬施好壮笋肥,亩施尿素20-30斤。8月上中旬采笋结束后,结合细土平垄,要重施秋发肥,亩施土杂肥2-3方,芦笋专用肥200斤、尿素20斤。

芦笋定植后应狠抓以养根壮株,猛促秋发为核心的田间管理工作,才能达到早期速生丰产目的。定植后因植株矮小,应及时中耕除草。如天气干旱,应适时浇水,汛期应及时排涝,严防田间积水沤根死苗。根据苗情补施苗肥20-30斤尿素促平衡生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10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