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作为淮北沿海地区的特色产业,深受消费者喜爱。只是,如何提高山药产量,成为种植户关注的焦点。本文将深入探讨淮北沿海山药高产种植技术,帮助您轻松实现丰收。
一、合理运筹肥水
山药生长期长,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还应适时追肥。苗出齐或移栽成活后,可视幼苗长势,每667平方米用25%的腐熟人粪尿500kg或尿素10~13.3kg,追1次提苗肥;苗高70cm左右时,可酌情按上述施肥量再施1次;端午节前后,山药蔓爬满支架,植株现蕾时,每667平方米用50%腐熟人粪尿1500kg、饼肥40kg或复合肥40~50kg,重施1次“端午肥”,以保证块根快速伸长和膨大对养分的大量需求;收获前30~40天水肥结合、以水为主可再施1次。一般立秋以后,不宜再施肥料。另外,山药怕旱怕涝,如遇连续干旱或阴雨,要及时抗旱或排涝降渍。
二、管理措施
管理措施是否到位是决定山药产量的关键。据响水县种植经验,在田间管理上应突出抓好以下几点:
①选择适宜土壤:最好选择土质肥沃、耕作层疏松深厚、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性好、灌溉方便、3年内未种过山药、略带砂性的砂壤土地种植,切忌连作。
②搞好种薯处理:山药又称薯蓣或薯药,为多年生宿根性蔓生植物,在淮北沿海地区进行一年生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前已成为该地的特色产业之一。
③适期精细播种:栽培的深度大概10厘米,在沟内统一栽培,覆盖上细土之后,把表面盖上薄膜,有利于保温,减少田间的湿度,可以让山药尽快出芽。
④强化田间管理:管理措施是否到位是决定山药产量的关键,据响水县种植经验,在田间管理上应突出抓好以下几点。
三、病虫害防治
山药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褐斑病和根结线虫病。炭疽病一旦发生常造成植株枯茎落叶,甚至整株死亡。防治方法:一是农业防治。即拔除病株烧毁;冬季将仍留在田间的病残体集中焚烧并深埋;发病严重的田块进行1年以上轮作。二是化学防治。发病初期用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天左右喷1次,连续2~3次。
四、适时采收块根
山药采收期较长,从霜降前后到土壤封冻均可收获。采收时关键要轻挖轻放,尽量做到不损伤山药表皮,保持山药完整,提高商品率。
淮北沿海山药高产种植技术,需要从合理运筹肥水、加强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入手。通过科学管理,实现山药高产,为种植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项目 |
具体措施 |
基肥 |
腐熟后的有机肥 |
追肥 |
尿素、腐熟人粪尿等 |
播种 |
1.2m畦面,行距60cm,株距30~35cm |
搭架 |
架高1.5m左右,支架要牢固 |
精准肥水管理,山药生长更旺盛
山药生长期长,肥水管理至关重要。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还需适时追肥。苗出齐或移栽成活后,根据幼苗长势,每667平方米可用25%的腐熟人粪尿500kg或尿素10~13.3kg进行追肥。苗高70cm左右时,再施一次肥。端午节前后,山药蔓爬满支架,植株现蕾时,每667平方米用50%腐熟人粪尿1500kg、饼肥40kg或复合肥40~50kg进行重施“端午肥”。收获前30~40天,水肥结合,以水为主,再施一次肥。立秋以后,不宜再施肥料。山药怕旱怕涝,遇连续干旱或阴雨,要及时抗旱或排涝降渍。
中耕培土除草,促进根系呼吸
管理措施是否到位是决定山药产量的关键。在田间管理上,应抓好以下几点:中耕培土除草尤为重要,它能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呼吸作用,使植株根深叶茂。前期要多松土,做到松一次土、除一次草、施一次肥,环环扣紧。结合中耕除草,培好田间条高垄,增强植株防风抗倒能力。
选择适宜土壤是山药种植的基础。最好选择土质肥沃、耕作层疏松深厚、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性好、灌溉方便、3年内未种过山药、略带砂性的砂壤土地种植。前茬作物以青菜、大蒜等旱地作物为宜。
种薯处理,提高发芽速度
本地栽植山药主要有三种方式:山药段子栽植法、山药尾子栽植法和“零余子”栽植法。采用山药段子栽植法,播前15~20天,将山药块根切割成5~7cm的小段,放在温室或育苗床内的湿砂或细土中催芽。采用山药尾子栽植法,对尚未萌动的山药尾子,要选择晴朗天气进行晒种,然后放入苗床或温室中催芽后种植。采用“零余子”栽植法,第1年选择个头大的“零余子”晒种后,放进苗床或温室中催芽育苗,然后按1.2m畦面,行距60cm,株距8~10cm的规格进行种植或移栽。
深翻培土,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冬季超前深翻培土是山药增产增收的关键措施之一。一般长圆根类山药品种的翻土深度要大些,扁根类、块根类山药品种的翻土深度可依次略浅。翻土时要按照既定行距进行开沟翻土,一般开沟翻土深度50~70cm,宽度30cm。土翻好后,每667平方米施过磷酸钙20~30kg、腐熟人粪尿2667~3000kg、厩肥3333~4000kg,分别与表土和心土混合后,反复翻耖3~4次。
栽培的深度大概10厘米,在沟内统一栽培,覆盖上细土之后,把表面盖上薄膜,有利于保温,减少田间的湿度,可以让山药尽快出芽。在山药出苗之后,一般一个位置会出几个苗,我们一般仅仅保留一个,其他的都去除掉,等到苗长到10公分左右,开始搭架,让藤蔓尽快上架,有利于田间的通风,这对产量的形成有帮助。
山药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褐斑病和根结线虫病。防治方法包括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虫害主要有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等。主要通过冬前深翻冻土,将越冬的成虫、幼虫翻至地表,使其冻死、晒死或被天敌捕食等农业防治方法进行防治。
山药采收期较长,从霜降前后到土壤封冻均可收获。采收时关键要轻挖轻放,尽量做到不损伤山药表皮,保持山药完整,提高商品率。
抹“零余子”,增加光合产物积累
山药生长到一定的时候,必须把叶腋间长出的“零余子”全部抹去,以减少营养消耗,增加光合产物积累,促进块根生长膨大。
山药种植是一门学问,需要从土壤选择、种薯处理、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种植技术,才能实现山药的高产和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