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莴苣、莴笋菌核病是常见病害,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菌核病,这个听起来就让人头疼的词,对莴苣和莴笋却是致命的打击。它不仅让莴苣烂蔸死株,失去食用价值,甚至可能导致绝收,给菜农带来沉重的经济损失。

莴苣、莴笋菌核病是常见病害,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莴苣莴笋菌核病危害与原因

莴苣种植过稀过密都不合理,过稀产量不高,易滋生杂草,影响莴苣的生长和产量;过密则易徒长,株重轻,品质差,田间荫闭,湿度大,利于病菌生长。选用抗病品种,可有效地防止病害的发生。

种植过稀 产量不高 易滋生杂草 影响莴苣的生长和产量
种植过密 易徒长 株重轻 品质差
防治方法与措施

实行轮作病地实行与百合科蔬菜轮作3年以上。

选用无病种子从无病地留种。带有菌核的种子可用10%盐水选种,菌核被淘除,然后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后再播种。

农业防治:培养无病苗;铺盖黑色地膜,可防止子囊盘出土;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加强放风、降低湿度;及时清洁田园,把病叶、病株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

无公害农药防治:定植后发病前,可用3.5%噻菌灵烟剂进行烟熏,傍晚进行,隔7天1次,连熏3-4次。

土壤消毒:不能实行轮作的病地,可在春保护地拉秧后,利用三夏高温进行土壤消毒。方法是:先清洁出园,把病残体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每666.7平方米施石灰50―100千克,碎稻草或麦芋子500千克,均匀施在地表上;深翻60厘米,起高垄30厘米;垄沟里灌水,要求处理期间沟里始终有水,所以要不断的浇水;铺盖地膜,四周盖严;密闭棚室15―20天,使土壤20厘米深土温达50℃以上,可杀死菌核。

案例分享

某莴苣种植户,因菌核病导致莴苣产量损失达40%。经过实施轮作、土壤消毒、选用抗病品种等措施,第二年的莴苣产量恢复到正常水平。

莴苣莴笋菌核病的防治需要综合施策,从种子选择、农业防治、农药防治、土壤消毒等多方面入手,才能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莴苣、莴笋菌核病是常见病害,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的内容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莴苣菌核病防治新策略探析。

莴苣、莴笋菌核病是常见病害,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例如,在湖南某莴苣种植区,由于种植密度过大,导致田间湿度较高,菌核病爆发,使得莴苣产量大幅下降,损失惨重。这一案例提醒我们,合理控制莴苣的种植密度,是预防菌核病的重要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是预防莴苣菌核病的有效手段。通过选择抗病性强的莴苣品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害的发生率。例如,某莴苣种植户在更换了抗病品种后,菌核病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10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