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鱼苗种培育:从孵化到成鱼
鲶鱼,作为一种极具市场潜力的淡水鱼类,其苗种培育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重要环节。本文将从鲶鱼苗种培育的孵化、一级培育、二级培育和三级培育四个阶段,为您全面解析这一过程,为您提供实用的养殖指南。
阶段 | 特点 | 注意事项 |
---|---|---|
孵化 | 亲鱼选择、催情、受精卵孵化 | 选择健康的亲鱼,注意催情药物的使用剂量 |
一级培育 | 鱼苗规格在1厘米以下,室内孵化池培育 | 控制放养密度,注意水质管理 |
二级培育 | 鱼苗规格在1.5厘米以上,室外育苗池培育 | 注意遮阳、挡热,合理投喂饵料 |
三级培育 | 鱼苗规格在5厘米以上,室外培育池培育 | 注意水质净化、遮阳和投喂饲料 |
孵化阶段 选择健康成熟的亲鱼,采用DOM、LHRH-A_2、HCG 3种药物的不同剂量组合进行人工催产。受精卵采取静水和微流水孵化。性腺发育良好的亲鱼对催产激素要求不严,单独使用、混合使用均可。在催情配组时应考虑雌、雄比例,以利于受精卵的孵化。
一级培育阶段 鱼苗规格在1厘米以下时,为一级培育阶段。育苗池应选择室内孵化池,规格为2~3平方米,水深12~20厘米,放养密度4000~5000尾/平方米。鱼苗卵黄囊刚吸收完时,应投足量的、经80筛绢过滤的轮虫作为开口饵料,池水透明度控制在24厘米左右。当鱼苗已摄食了大量轮虫后,水体中轮虫的密度减小,水体逐渐变透明,此时,要及时换入含有大量轮虫的肥水。这样经过两天培育,就可以改投水蚤作为饵料了,要注意投喂水蚤需经40目筛绢过滤。
本文来源:中国渔业科学研究院,具体时间节点为2022年。
刚刚提到了鲶鱼苗种培育:从孵化到成鱼,全过程解析。,下面我们来说鲶鱼苗种培育:孵化至成鱼,案例解析与趋势展望。
在江南水乡的鱼苗培育领域,有一位名叫曹春甫的养殖户,他的故事不仅是对鲶鱼苗种培育技术的实践探索,更是一段充满智慧和汗水的养殖传奇。
孵化技术革新:从传统到现代曹春甫在76亩的水面上,运用现代孵化技术,成功实现了鲶鱼苗种的规模化培育。他采用静水和微流水孵化技术,提高了孵化率。在孵化过程中,曹春甫特别注重水质管理,通过调节水温、溶解氧等指标,确保了孵化环境的稳定性。
在亲鱼培育方面,曹春甫精心挑选尾重0.5kg以上的鲶鱼,雌鱼腹部膨大,生殖孔红肿,轻压腹部能挤出卵粒。经过产前培育,曹春甫使用马来酸地欧酮与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进行催产,成功提高了催产率。
成果:从实践到未来经过多年的实践,曹春甫的鲶鱼苗种培育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他的养殖场成为了当地鲶鱼苗种培育的示范点,吸引了众多养殖户前来学习。展望未来,曹春甫希望将自己的经验和技术推广到更广泛的地区,为我国鲶鱼养殖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