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花卉

苦参叶枯病是苦参常见病害,严重影响植株生长

苦参,被誉为“山槐根”,在中医药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根茎具有清热燥湿、利尿、祛风杀虫的功效,只是,这种珍贵的药草却面临着一种常见的病害——苦参叶枯病,它严重威胁着苦参的产量和品质。

苦参叶枯病是苦参常见病害,严重影响植株生长
苦参叶枯病的危害
症状 描述
叶片皱缩畸形 被害植株叶片初期出现皱缩,随后逐渐变形。
叶面褐色小斑 初期在叶面上出现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
叶片焦枯 因为病情发展,叶片逐渐焦枯,严重时导致全株死亡。

苦参叶枯病主要危害苦参叶片,导致植株下部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蔓延,严重影响苦参的产量和品质。

选用健壮的种子,播种前用1:1:100波尔多液浸种10分钟。

发病初期,选用50%多菌灵600倍液、65%代森锌600倍液或50%代森锌500倍液等药剂喷雾,间隔10~15天,连续喷2~3次。

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雨后及时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洗衣粉柴油乳剂;150至200倍苦楝油乳剂;1%苦参素1000至2000倍液;2000至2500倍大力杀,每隔10天左右喷药一次,连喷3次。

生物防治:利用抗病品种或抗病能力强的植株进行繁殖,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提高植株间的通风透光,减少病害的发生。

苦参叶枯病是影响苦参生长的重要病害,我们要重视其防治,采取综合措施,确保苦参产量和品质。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帮助您更好地应对苦参叶枯病,守护药草生长。

苦参,被誉为“山槐根”,是豆科多年生半木本植物,以其药用根茎而闻名,具有清热燥湿、利尿、祛风杀虫的功效。它在我国广泛分布,尤其在山西、湖北、河南、河北、新疆等地产量丰富。这种植物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耐寒性强,能够在田间越冬,生长在沟旁、路旁、林内、荒野等地方,尤其适宜在沙质或半沙质土壤中生长。由于药效显著且无副作用,苦参的使用量逐年增加,但野生资源却日益减少。种植苦参的方式与种植豆类相似,春夏两季均可进行。

苦参叶枯病是苦参常见病害,严重影响植株生长
选用健壮种子,播种前浸种消毒 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病力 药剂防治,及时喷洒

发病初期,选用50%多菌灵600倍液、65%代森锌600倍液或50%代森锌500倍液等药剂喷雾,每隔10~15天,连续喷2~3次,可以有效控制病害的蔓延。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株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防治苦参叶枯病,提高苦参的产量和品质。在今后的种植过程中,我们还需不断探索和为苦参产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09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