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鱼集约化养殖:高密度、工业化养殖模式
人工养殖黑鱼,有粗放式混养和集约化单养两种。粗放式混养是指在鱼塘中与四大家鱼等一起混养;集约化单养则是利用水源丰富、饵料充足的条件进行高密度精养。
黑鱼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全球首艘,青岛出坞下水。小水体集约化、高密度精养。规模小些的鱼塘,则大多专注于孵化、育苗、成鱼养殖的某一个环节,育苗+成鱼养殖就相当于养猪里的自繁自养;成鱼养殖就相当于外购仔猪育肥,是整个黑鱼养殖全程中,技术含量较为简单的环节。
黑鱼集约化养殖的关键要素要素 | 描述 |
---|---|
养殖设施及准备 | 土池、石砌池、土底旧鳗池均可用于养殖。要求水深1.5米~2米,池深2.5米。面积667~1330平方米。池子进排水口做好防逃设施。池的四周种上宽0.8米~1米的水草带。养殖前15~20天,每667平方米施生石灰100千克~150子克消毒。 |
鱼种放养 | 选用10厘米以上的隔年鱼种,平均水深在1.7米~1.8米,体长10~14厘米的鱼种,每667平方米投放9000~10000尾;16~20厘米鱼种,每667平方米投放8000尾。鱼种下池前用0.3%~0.5%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 |
饲料种类 | 以鲜动物为主,主要是海淡水小杂鱼、虾为主。也可用畜禽屠宰下脚料、蝌蚪、蚯蚓、蝇蛆等。 |
投饲 | 在投饲前以击拍声作“信号”,使隐蔽在水草下的乌鳢集合到食台周围,形成抢食局面,以提高摄食量。投量为鱼体重的6%~10%,因为鱼体长大投饲量逐降到6%。投喂方式以逐渐投喂效果较好,直到吃饱为止。采用鲜鱼糜与粉状配合饲料投喂,须搭食台。离池边1米处,用毛竹桩支撑,距水面下20~30厘米,绑上聚乙烯网片,宽1米,长3米。定期清洗食台。 |
高密度养殖,由于残饵、排泄物较多,水质易变黑、发臭,影响乌鳢健康生长及质量,还会引起疾病发生,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控制水质:一是勤换水,养殖前期与后期,每隔5天~7天换水1次,7月~9月每隔4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总量的1/3~1/2。
近年来,因为国内养殖业的发展和国外贸易的需要,乌鳢逐渐成为产销两旺的特种养殖品种,深受广大养殖户的欢迎。
受市场欢迎的黑鱼,高密度养殖只需做好一点:科学管理、精细操作。
选择优质鱼种,确保鱼种健康、活力强。
合理规划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拥挤。
科学投喂,保证饲料质量,提高饲料利用率。
加强水质管理,确保水质稳定。
定期检查鱼病,及时治疗。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黑鱼高密度养殖的成活率和产量,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黑鱼集约化养殖:高密度、工业化养殖模式,以黑鱼为主。的内容结束,现在进入黑鱼养殖:模式创新,案例先行。
在探索黑鱼养殖新模式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个充满挑战与创新的案例。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位于我国南方的小村庄,那里的村民通过创新养殖模式,实现了黑鱼养殖的突破。
在饲料方面,村民们以鲜动物为主,主要包括海、淡水小杂鱼、虾等。此外,还采用了鲜鱼糜与粉状配合饲料,以及浮性颗粒饲料。这些饲料种类丰富,满足了黑鱼的营养需求。
创新模式助力黑鱼养殖发展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