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海参潮间带垒石养殖,指在潮间带利用垒石构建人工礁体

海参,作为一种珍贵的海产品,其养殖方式一直备受关注。在众多养殖方法中,海参潮间带垒石养殖因其独特的优势而备受瞩目。本文将深入解析这一新型养殖模式,为海参养殖户提供有益参考。

海参潮间带垒石养殖,指在潮间带利用垒石构建人工礁体
一、养殖要点
要点 具体内容
筑坝 在潮间带依地势特点,利用钢筋、石块、水泥筑坝,坝内垒石养参。
坝高 坝高应依历年最高潮位确定,坝底须留进排水孔,可自然进排水。
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为1厘米~2厘米参苗20000头/亩,5厘米左右参苗8000头~10000头/亩。
饵料 饵料可以为人工配合饵料,也可为海带、底栖硅藻、鼠尾藻等。
雨季管理 注意雨季应提前纳高水位,并严禁化学消毒物质、油污的污染,以防参体自溶。定期清除海星等敌害生物。
二、实践案例

某养殖户在2019年采用海参潮间带垒石养殖模式,当年海参产量较传统养殖方式提高30%。该养殖户表示,垒石养殖不仅提高了海参品质,还降低了养殖成本。

三、行业深度洞察 四、差异化策略建议

1. 优化筑坝材料,提高坝体稳定性。

3. 探索新型饵料,降低养殖成本。

创新养殖模式的起源与发展

潮间带垒石海参养殖,源于对传统养殖方式的反思。过去,海参养殖多采用滩涂养殖,这种方式容易导致滩涂污染,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垒石养殖则利用潮间带的地形特点,通过垒石筑坝,将海参养殖有效避免了滩涂污染。

海参潮间带垒石养殖,指在潮间带利用垒石构建人工礁体

具体实施中, 在潮间带依地势特点,利用钢筋、石块、水泥筑坝。坝高应依历年最高潮位确定,确保在极端天气下也能保护海参。坝底须留进排水孔,可自然进排水,保持水质清新。此外,放养密度也是关键,1厘米至2厘米的参苗每亩放养20000头,5厘米左右的参苗则每亩放养8000头至10000头。

饵料的选择与投喂

饵料的选择同样重要。人工配合饵料、海带、底栖硅藻、鼠尾藻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投喂时应注意不要过量,以免造成水质污染。

养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养殖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雨季应提前纳高水位,并严禁化学消毒物质、油污的污染,以防参体自溶。同时,定期清除海星等敌害生物,确保海参健康生长。

案例分享:福建宁德潮间带垒石海参养殖实践

福建宁德地区,凭借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成为了潮间带垒石海参养殖的典型代表。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养殖户的共同努力下,宁德潮间带垒石海参养殖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该养殖模式的海参产量提高了30%,同时,水质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因为人们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潮间带垒石海参养殖技术有望在更多地区推广。未来,这一创新养殖模式将为海参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作出贡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09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