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花卉

池塘鳊鱼种培育技术,关注鳊鱼苗种生长环境与养殖管理

一、培育池条件

培育池应选在水源充足、水质清新、交通便利、电力配套、周边环境安静的地方。培育池一般为东西向的长方形,面积以3~5亩为宜,池埂宽实,坡比为1:3,水深1.5~2.0米,池底基本平坦不渗漏,土质以壤土为佳。池中应建有独立的进、排水渠,配备适当的增氧、排灌、投饵等机电设备。

池塘鳊鱼种培育技术,关注鳊鱼苗种生长环境与养殖管理
二、清塘施肥

夏花入池前15天,使用每亩125~150公斤的生石灰带水清塘,以杀灭病原菌及野杂鱼。夏花入池前7~10天,向池内投施用EM菌发酵好的畜、离粪肥,每亩施肥量为200~300公斤,以培肥水质,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为接将入池的夏花提供天然生物饵料。

三、夏花投放

鳊鱼夏花的放养密度为每亩8000~10000尾,于7月中、下旬放养。另外可在每亩可搭配放养鲫鱼夏花500尾、鲢鱼夏花1000尾,鳙鱼夏花500尾,于8月上、中旬放养。夏花入池前需用2%~3%的食盐溶液药浴5~10分钟,以杀灭体表病菌及寄生虫。

培育方式 特点
孵化环道 水质稳定,便于管理
占地面积小,便于操作
育苗 可控制水温,便于观察
网箱育苗 便于观察,便于捕捞
小水泥池育苗 水质稳定,便于管理
小型土池育苗 成本低,便于操作
四、水质调节

培育前期将池水深度控制在0.8~1.0米,中期控制在1.5~2.0米,后期控制在1.2~1.5米。每5~7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20厘米,保持池水清新。每10~15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30%,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每半月使用1次生石灰,每亩用量为10~15公斤,调节pH值在7.5~8.5之间。每隔10~15天泼洒1次调水净底威,每亩用量为50~75克,以改善水质和底质,为鱼种生长发育营造舒适、快乐的“生态家园”。

鳊鱼种培育期间以投喂颗粒饲料为主,但为满足鳊鱼种的生长需求,还应搭配适量的青绿饵料。培育前期,投喂蛋白含量为30%左右、粒径为0.3~0.5毫米的颗粒饲料,日投喂2次,投饲率为3%~4%;培育中期,投喂蛋白含量为26%~28%、粒径为0.8~1.0毫米的颗粒饲料,日投喂3~4次,投饲率为4%~5%;培育后期,投喂蛋白含量为23%~25%、粒径为1.5毫米的颗粒饲料,日投喂2次,投饲率为3%左右。颗粒饲料的具体投饲量应根据季节、天气、水质、水温和鱼种的生长情况灵活掌控。青绿饵料的主要品种有浮萍、切碎的新鲜蔬菜叶及池边种植的鲜嫩牧草等。培育前期青绿饵料的亩投放量为10公斤,中、后期为20~30公斤,一般掌握以当天吃完为宜。

六、防病治病

坚持“防病为主,治病为辅,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方针,严格控制鱼种疾病。一是坚持清池消毒、夏花消毒、食场消毒、工具消毒,防止鱼种发病;二是每半月使用1次生石灰和漂白粉交替杀菌,防止细菌性疾病;三是每月投喂1次用大蒜素配制成的药饵,日投喂2次,连喂3~5天,防治肠炎病;四是每双月使用1次鱼虫杀星,每亩•米水深用量为12~15毫克,防止寄生虫病。一旦鱼种发病,应及时诊断病因,“对号入座”,选择国家允许的高效低毒、无副作用的药物进行治疗,并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科学确定下药量,以免应用药过量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七、鱼种越冬

当水温降至10℃以下时,鱼种已基本不吃食,此时可以拉网并塘。将鱼种按不同的种类和规格计数囤养在水位较深的池塘中,让其保膘越冬。一般每亩放养规格为10~13厘米的鱼种40000尾左右;每亩放养规格为15~20厘米的鱼种30000尾左右。有条件的地方,可于年底前将鱼种直接放入成鱼池塘中,无需专设越冬池塘。

八、养殖管理

每天至少早晚两次,观察鱼群的生长情况与摄食情况。避免鱼群出现浮头的现象,保证鱼塘水的深度与清澈,适时的换水,营造一个鳊鱼的良好生长环境。在养殖过程中,可放养少量的鳙鱼、鲫鱼等混合养殖,一般一亩池塘的养殖密度在1200尾左右,再放入100尾左右的鳙鱼,3...

池塘鳊鱼种培育技术,关注鳊鱼苗种生长环境与养殖管理。已经明确了,接下来是鳊鱼苗种培育:环境优化与管理策略。

培育池准备:打造理想鳊鱼生长环境 清塘消毒:确保无病原菌入侵

在投放鳊鱼苗种前,必须进行清塘消毒。采用生石灰带水清塘,用量为每亩125至150公斤。此步骤可杀灭病原菌及野杂鱼,为鳊鱼苗种提供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清塘后,次日再用铁耙翻动底泥,使石灰浆与底泥充分混合。

池塘鳊鱼种培育技术,关注鳊鱼苗种生长环境与养殖管理
科学投喂:营养均衡促进生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09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