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饶平青梅丰收,果农却愁销路

据新圩镇镇委书记文培洪介绍,新圩种青梅已有2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90年代青梅市场行情很旺,最高价曾经每斤卖到8元左右。于是,农民群起效仿,大面积种植青梅。新圩镇是饶平最早种植青梅的镇,也是目前全县五个种植青梅专业镇中最大的产区。

饶平青梅丰收,果农却愁销路

12年前的2003年4月,正是在饶平县新圩镇,羊城晚报独家报道了新圩果农将数千斤青梅阻堵省道的“新圩青梅事件”。今年是青梅丰收的“大年”,新圩镇种植的逾万亩梅林,产量预计超过40万担。该负责人语气带着些许庆幸,觉得算是解决了饶平青梅销路的燃眉之急。

茂绿满繁枝,青梅结子时。暮春四月,走进饶平县长彬村,抬眼望去,一个个青梅挂满枝头,果香溢满村子,果农们忙着采摘、分拣、过磅……这些果子将被制作成调味梅干销往海外。 “丰收的青梅销往哪里去曾是果农们的一大难题。现在,我们成功开拓了出口渠道,销路也不愁了。”广东梅业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沿着省道S222线进入潮州市饶平县新圩镇,沿途不时闪过连片的青梅果林。各个村口或村中墟市,都设有青梅收购摊点。在长彬村的青梅收购站里,绿油油的青梅果子堆成一座座“小山”,不断有农户用摩托车将一袋袋青梅运来,上磅称重,论斤计价;而受收购商雇佣的本村老年妇女们则负责分拣青梅。

提到青梅丰收的话题,几乎所有受访的农户都是摇头苦笑。67岁的陈前明说,产量是增长了,但这些年来青梅的收购价一直不高,一般都是每斤七八角钱,最好的果子每斤也就1块1、1块2角钱,而雇工、肥料等各项成本都在涨。记者走访了解到,有的农户种植面积较大,近20亩的梅林一年下来约是两三万元的收入,其他只种几亩的农户,扣除成本后进入自己腰包的也就是三四千元。由于根本赚不了什么钱,当地种青梅的农户大多是四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年轻人多出外务工去了。

年份 产量 产值 农户收入
2012年 2.5万吨 3200万元 5000元/户
2013年 2.8万吨 3600万元 6000元/户
2014年 3.1万吨 4000万元 7000元/户

难题怎么解?日前,汕头海关所属饶平海关在日常监管和调研走访中了解到这一困难后,结合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

此后数年来,关于青梅丰收却价贱伤农的信息不时见诸报端。显然可见,青梅市场供大于求了,能否通过减少梅树产量、抬高梅价的手段来调控呢?对此问题农户们却连连摇头:一株梅树投资种养六七年才能开始产出,而青梅容易管理,即便不怎么料理也照样结果,砍掉太可惜了。更重要的是,广东、广西、福建等省份都盛产青梅,一地减产别处照样丰产,很难指望一个镇、一个县控制产量便能影响青梅市场。

为了拓宽青梅等农产品的销售渠道,饶平县也有了新思路。从2014年底开始,新圩镇政府给予财政支持,鼓励搭建农产品电商平台,并重点用于引导回乡青年网络创业。近半年里,一个名为“浓浓新意”的淘宝店开始崭露头角,让新圩焦柑、青梅、花蜜、饶平单枞茶等农家特产在网上热卖。

据了解,饶平新圩等青梅产区的青梅,绝大多数都是在本地进行粗加工,腌制成半成品后销往外地,由食品企业做进一步加工后上市,或远销日本等国家。饶平县新圩镇本地规模最大的梅业食品有限公司,也是饶平青梅最大的采购商。总经理陈镇业告诉记者,去年他在全县收购了7万担青梅,最后只销出去了一半,“今年我只能收5万担,不能再多了。”陈镇业说。

眼下正值青梅成熟季节,潮州市饶平县新圩镇2.1万亩青梅迎来大丰收,预计产量达2.8万吨,为近10年最高。为进一步拓宽青梅产品销路,新圩镇建立了...

连日的采访也给人带来新的思考:饶平县在培育青梅龙头企业等举措之外,是否还可以通过谋划注册有地域性的“集体商标”的方式,让当地青梅加工企业借此抱团出击,而避免零星品牌单打独斗、独木难支的困境呢?

正值青梅花盛开之际,近日,一支由韩山师范学院组建的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来到饶平县新圩镇燎星村开展科技帮扶活动。.讲座以《岭南特色水果优...

企业与有劳动力的贫困户签订农产品收购协议,保障青梅销路。.饶平县荣科生态场负责人江流荣:受疫情影响,在春节期间,销路也不好,今年收购的价...

面对青梅增产农户减收、销路有限等问题,饶平当地有关部门近年来费了不少心思。在新圩镇,文培洪上任镇委书记后做了一件事,就是扶持培育上规模的食品加工龙头企业,提高青梅等农产品的加工能力。2012年,该镇注册成立了饶平县梅业食品有限公司,每年可腌制青梅半成品7万担。文培洪说,还要再多培育几家加工企业,争取发展成产供销一条龙的完整链条。

连片的梅树,青果累累,果农正在采摘、分拣、过磅,每年,饶平县新圩等青梅种植专业镇都会呈现出这样一派丰收景象。只是,果农们的心情却和眼前的一筐筐青梅一样沉甸甸,乐不起来:因为,青梅价贱伤农的现象在许多青梅产区已持续多年。为何滞销问题一直存在?为何不能通过减产抬价等手段来调控?政府部门有何解决对策?5月10日已是青梅收成季节之末,羊城晚报记者走进饶平新圩、汤溪等镇,探寻青梅之出路。

不仅是价贱伤农,销路也是青梅产区近年亟待解决的问题。收购商江三元在汤溪镇的半径村设了个收购点,成熟采摘期间每天收购的青梅大约有2万多斤,他的青梅一般销往珠三角和福建等地。另一位资深的收购商老陈说,饶平的青梅以前主要一部分是在粤东本地区“消化”,因为潮汕地区凉果食品加工产业很发达,但近年因为食品安全标准提升和市场竞争自然淘汰等因素,如潮州庵埠镇这样的传统食品加工专业镇,最高峰时曾有600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如今已萎缩了大半,青梅加工的需求量也因而大受影响。

“要让青梅在家门口直接提升附加值,而不仅仅是赚一点加工费。”在县、镇两级党政的引导与鼓励下,陈镇业动着心思要“做强做大”自己的加工厂了。据介绍,梅业公司今年将投资1000万元,投建两条青梅成品生产线,可深加工成话梅、梅肉、蜜饯等成品。目前生产车间及配套设施已建成,正在加装调试生产线设备。

据悉,全县青梅面积3.15万亩,预计亩产可达到0.45吨,总产1.42万吨,产值4260多万元,主产区的新塘、浮滨、三饶、联饶、新圩镇等10多个镇种植面积大,户均收入可达到1400多元。.在生产管理中,县、镇农业部门从优质服务、增加果农收入、有利消费者身心健康出发,以点带面开展无公害生产技术咨询服务,进行具体指导。全县实现无公害青梅基地4000多亩,浮滨镇柘林村种植的2500多亩青梅率先采用无...

青梅的滞销让我们想到只有由产业链进入价值链后,水果这一日常消费品才能不断升值。为解决时令水果的储存问题,也应多发展冷链。这样,即使一时销售不畅,储存一段时间后,再投入市场也会获得较好的价格行情。

相比之下,与饶平县毗邻的福建诏安县正可作为一面“镜子”。诏安县是林业部评定的“中国青梅之乡”,年产量5万吨,现有青梅加工企业100多家,年加工能力3万吨以上,是全国最大的青梅生产、加工和主要出口基地。该县的青梅加工企业正在经历“由外而内”和“由粗到精”的过程,不少青梅加工企业加大了国内市场开发力度。而当地政府近年多次举办青梅上市现场协调会、订货会等活动,促成青梅加工企业与农户对接,现场下单收购。

问路

在饶平青梅丰收,果农却愁销路。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青梅滞销,电商助力果农新出路。

饶平青梅丰收,果农却愁销路

展望未来,青梅产业还需进一步拓展市场,提升产品附加值。当地政府、企业和果农应共同努力,推动青梅产业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08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