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鲈鱼苗场成活率低、病害频发,导致产量持续下降
年份 | 产量 | 增长速度 |
---|---|---|
2019 | 50 | 20 |
2020 | 60 | 20 |
2021 | ? | ? |
8月初,市面上的加州鲈旧鱼供应量已为数不多,顺德地区的加州鲈旧鱼存塘基本减到10%~20%左右。旧鱼市场基本成定局,市场上更多的是观望第一批新鱼上市时间和产量。
加州鲈苗种培育阶段一直存在着各种病害,极大影响培苗成活率,其中寄生虫是造成加州鲈早春苗成活率低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针对加州鲈苗期的寄生虫,常见的有车轮虫、杯体虫、斜管虫等。
除了减产,今年加州鲈新鱼的生长速度也比往年慢了许多,很多3、4月下的苗到现在才达到0.1~0.15kg/尾的规格。预计今年新鱼上市时间会延后,规格变小,产量也有所减少。
在加州鲈鱼苗培育过程中,从水花培育到100尾/斤左右大规格鱼种的总体成活率比较低,平均水平在10-15%左右,且生长速度差异大、病害严重,主要由以下原因导致:
种质退化,鱼苗本身质量问题;
运输时间过长造成缺氧、疲劳使苗种质量下降的问题;
气候或冷或热变应急大,使苗种适应能力下降的问题。
一般而言,加州鲈孵化期在当年12月到来年的4~5月。8月,加州鲈的孵化期早已过去,无苗可出。已投的新苗,养殖成活率也不甚理想。
但疫情过后鱼价会整体利好。2月4日立春以后,气温一天天回升,各地加州鲈养殖户开始陆续进入投苗阶段,苗场也开始加大产能,加快早春苗培育工作。
模组化循环水育苗解决了反季节育苗苗贵、病害多、成活率很低等问题,保证了全年供苗的稳定性。郭益顿董事长告诉我们,他们已经利用这套系统开始做加州鲈的育苗、驯化、包括标苗了。所有养殖槽内水温恒定保持在25度左右,避免分苗时因温差导致的应激反应。
第四届中国加州鲈产业发展论坛火热招商——目前,加州鲈养殖密度越来越大,病害爆发导致一夜致贫的案例时有发生,给加州鲈鱼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针对加州鲈养殖病害频发的问题,业内人士提出了以下建议:
加强苗种选育,提高种质水平;
优化养殖环境,控制养殖密度;
科学投喂,保持水体生态平衡;
加强病害监测和防治,提高病害防控能力。
面对加州鲈鱼苗场成活率低、病害频发、产量下滑等问题,养殖户们需要积极应对,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苗种质量和养殖效益。
在繁忙的加州鲈鱼苗场,一场关于病害难题的挑战正在悄然上演。这里,创新技术成为了突破困境的利器。
加州鲈苗期病害困扰
加州鲈苗种培育,是养殖过程中的关键一环。只是,由于病害的困扰,这一环节的成活率一直徘徊在10-15%左右。尤其是早春苗期,寄生虫成为影响成活率的最主要因素。广东佛山某鱼苗场负责人李先生表示:“今年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烂嘴、烂肉、烂身的情况频发,诺卡氏菌病更是让我们头疼不已。”
水质管理的重要性
加州鲈对水环境的要求极高,水质浑浊会直接导致其食欲减退、免疫力下降,进而引发各种病害。因此,保持水质清爽成为养殖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李先生分享道:“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定期更换新水、使用微生物制剂等,来确保水质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
创新技术的应用
病害防控策略
除了创新技术的应用,科学合理的病害防控策略也是提高成活率的关键。阮星良表示:“我们要从源头抓起,加强苗种检疫,及时发现并处理病害。同时,要注重水质管理,保持水体清新,为加州鲈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未来展望
尽管目前加州鲈苗场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因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养殖经验的积累,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加州鲈养殖事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前景。李先生充满信心地说:“只要我们不断创新、勇于突破,就一定能够战胜困境,让加州鲈养殖事业走得更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