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农资

钟山区牡丹种植兴起,成为当地农民增收新途径

种植,是牡丹产业发展的基石,是带动农民增收的直接渠道,有助于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农户流转土地支持产业发展、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钟山区牡丹种植兴起,成为当地农民增收新途径

正因如此,钟山区引进北京上禾牡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大河镇、月照社区试种牡丹5550亩,芍药500亩,其中大河种植油用牡丹4000亩,观赏牡丹50亩,芍药400亩;月照种植油用牡丹1000亩,芍药100亩。北京上禾牡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有关检测,牡丹能生长80到100年,进入丰产期后每亩产籽300左右公斤,出油率高达20%,榨出的油每斤上千元。娇滴滴的牡丹摇身一变成了“金枝玉叶”,深加工让牡丹身价倍增,成为转型升级重要经济增长极。

目前,全区种植的牡丹苗都有三年以上的生长龄,1年后就能见到效果。明年,钟山区将全面推广3—5万亩牡丹种植。

油牡丹种植随地就势,对生产管护技能要求也不高,既能保护水土,又可实现持续增收。项目完全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4.6亿元,带动8万户农民就地就业增收。目前,当地已引进4家专业公司在8个镇50多个村流转耕地5万多亩从事油用牡丹产业,辐射带动贫困群众近万户。

种植区域 种植面积 种植品种
大河镇 4000亩 油用牡丹
月照社区 1000亩 油用牡丹
大河镇 50亩 观赏牡丹
月照社区 400亩 芍药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如今,国色天香的牡丹摇身一变成为农民脱贫的“致富花”。“油用牡丹为多年生灌木,耐寒耐贫瘠,适合荒山绿化造林。”

被誉为“国花”的牡丹,不仅可用来观赏,浑身尽是“宝”,花瓣、花蕊可做茶,根能入药,籽能榨油,贯穿于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各个产业领域,释放出巨大的经济能量。

鲜切花芍药30多个品种,王桥村支部书记介绍说,该基地现在已经形成了集牡丹种植、牡丹食品、保健品、日用化工、医药、文化旅游等项目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

宋代诗人李孝光的一句古诗道尽了牡丹的雍容和华美。一朵花,让村民踏上了小康路,让企业踏上了高质量发展路,牡丹作为菏泽的特色产业,早已不是赏花游园这么简单,它已经贯穿了农业、工业、服务业各个领域,牡丹经济已经成为了菏泽名副其实的城市品牌。目前菏泽已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牡丹栽培、观赏和科研中心。

它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动植物种类和微生物,进行合理种植、养殖,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达到林地生物多样性,从而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农民...

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林下种植油用牡丹。

11月23日,在钟山区大河镇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数百人正加班加点种植牡丹。今年钟山区结合全市“三变”改革工作,在大河镇、月照社区种植牡丹5550亩,其中油用牡丹5000亩,观赏牡丹50亩,芍药500亩,先行先试为月照——大河这个“旅游圈”的广大农户找“钱”途,积极打造“种花卖景、一产多能”促农增收的“绿色存折”。

延伸了牡丹种植产业链条,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提高了油用牡丹种植的知名度。

牡丹绽放,助力钟山区农民增收新篇章

在钟山区,牡丹不再是仅供观赏的美丽花朵,它正成为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发展的新动力。以下,让我们深入探讨这一独特的致富之路。

钟山区牡丹种植兴起,成为当地农民增收新途径

据悉,牡丹籽产量高,每亩产籽约300公斤,出油率高达20%,油品价值不菲。这不仅让牡丹成为“金枝玉叶”,更让农民的收入有了保障。

多元开发,牡丹产业前景广阔

此外,钟山区还计划延伸开发文化旅游项目,如牡丹油生产线、牡丹胶囊生产线等,以吸引更多游客,增加农民收入。

科技助力,牡丹种植迈向高效

在这片土地上,牡丹正绽放出璀璨的光芒,为农民铺就了一条脱贫致富的金光大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08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