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荠大田栽培高产技术,探讨提高荸荠产量与品质的方法
荸荠,别名马蹄、地栗,是一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水生蔬菜。其地下球茎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等多种营养成分,既可鲜食,也可加工果汁。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荸荠大田栽培高产技术,助您提高荸荠产量与品质。
一、荸荠特性与种植要点
特性 | 要点 |
---|---|
生长习性 | 荸荠生长强健,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喜肥沃、松软的土壤。 |
繁殖方式 | 荸荠主要通过球茎繁殖,播种前需选择无病虫害、形状饱满的球茎作为种子。 |
生长周期 | 荸荠生长周期约为70天,从播种到收获需经过发芽、生长、膨大、收获等阶段。 |
病虫害防治 | 荸荠主要病虫害有茎枯病、锈病、白禾螟等,需及时进行防治。 |
二、荸荠大田栽培技术
1. 选用良种,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荸荠种子要选用芽头健壮,个大均匀,无病无溃烂的球茎。播种时间一般在7月上、中旬,确保荸荠在7月底以前栽植。栽植密度以3000株/亩为宜。
荸荠属水生作物,需保持有浅水层。具体水层深度如下:
生长阶段 | 水层深度 |
---|---|
幼苗期 | 35厘米 |
旺盛生长期 | 69厘米 |
收获前期 | 不超过10厘米 |
施肥上应掌握“前稳中控后攻”的原则,具体施肥方法如下:
- 芽苗生长期施肥:播后7~10天,亩用尿素10公斤撒施,并要保持水层,结合中耕1次。
- 球茎膨大期施肥:当荸荠球茎长达2厘米时,每亩用硫酸钾10公斤或氯化钾复合肥20公斤加尿素10公斤攻第一次壮粒肥;10~15天后应看苗酌情再攻一次,施肥时要有水层。
3. 适度深栽,及时防治病虫害
栽苗深度以12~15厘米为宜,原则上要求球茎离犁底层保持35厘米。密植规格一般株行距按50厘米×50厘米移栽,每亩丛插2500~2600丛。及时防治茎枯病、锈病、白禾螟等病虫害。
4. 收获留种
11月中旬排水落干后,当土壤不粘锄头时就可以挖掘。对可作种用的荸荠要求个大、脐矮、圆整、无损伤。荸荠收藏可达一年之久,其方法可建池封藏,也可堆藏散包垒藏。
荸荠种植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一般每公顷产量45吨,最高达675吨,创产值达3万多元,每公顷纯收入达2万多元。荸荠种植前景广阔,值得投资者关注。
目前漳州市推广的荸荠优良品种主要有“桂林马蹄”、“闽侯尾梨”等,属早中熟品种,株高90-105厘米,单果重18~20克,赤红褐色,品质脆嫩,味甜汁多,品质优,适合加工与罐藏。
贵港市某农民种植荸荠,采用以上栽培技术,产量达每亩3000公斤,收入达2万元以上。通过合理施肥、防治病虫害、保持水层等措施,成功实现了荸荠的高产与优质。
先理解了荸荠大田栽培高产技术,探讨提高荸荠产量与品质的方法。,再来看荸荠高产栽培策略解析。
荸荠高产栽培的关键在于选种与播种。优选无病虫害、个大饱满的球茎作为种子,不仅能提升产量,还能确保品质。荸荠的播种一般在7月中旬至8月初,此时气候适宜,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在播种前,要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对种子进行浸泡消毒,确保播种的健康。 荸荠的栽植密度应适中,一般株行距按照50厘米×50厘米进行,每亩地栽植2500~2600株。施肥上需遵循“前促中稳后保”的原则。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亩施土杂肥2000~3000公斤。在生长旺盛期,使用磷钾肥以促进球茎的形成和增大,确保每亩施用氮磷钾肥比例为1:0.40:1.03。 荸荠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茎枯病、锈病和白禾螟等病虫害的影响。防治这些病虫害,可以使用40%杜邦福星乳油10000倍液或68.75%杜邦易保可湿性颗粒1500倍液加上90%杜邦可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进行喷施,以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科学管理,保持水层
荸荠是水生作物,因此保持合适的水层至关重要。幼苗期保持浅水层35厘米,生长旺盛期保持水层69厘米。当丛数封行后,直至开花后期,可以采取湿润作业。收获前20天断水落干,使叶片逐渐枯萎,准备采挖。 荸荠收获留种是高产栽培的重要环节。选择个大、脐矮、圆整、无损伤的球茎作为种子,可以保证次年种植的产量。荸荠可以存储达一年之久,一般采用建池封藏或堆藏散包垒藏的方法进行存储。 以贵港市为例,荸荠是该地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荸荠个大体形扁圆,皮紫红,蒂平肉嫩,渣少松脆,汁多清甜,具有极高的市场价值。生食或熟食均可,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贵港市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成功实现了荸荠的高产与优质,为当地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