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寒地提子种植助力农民增收,探讨其发展现状与挑战

在黑龙江省大同区,一座被誉为“中国寒地提子之乡”的农业宝地,寒地提子种植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本文将探讨寒地提子种植的发展现状与挑战,旨在为相关产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寒地提子种植助力农民增收,探讨其发展现状与挑战

发展现状

近年来,因为寒地提子种植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推广,大同区的寒地提子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1. 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从2007年的不足3000栋大棚发展到如今的3.2万栋,大同区寒地提子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据相关数据显示,种植提子的大棚数量增长了10倍,带动农民年增收达1.5亿元。

2. 产业升级转型

为适应市场需求,大同区寒地提子产业不断升级转型,从最初的单一品种发展到如今的红提、无核早红、无核玫瑰等多个品种,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3. 绿色生产成为趋势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大同区寒地提子产业注重绿色生产,采用有机肥、生物防治等技术,确保产品安全、健康、绿色。

挑战与对策

寒地提子种植受气候影响较大,冬季寒冷、春季干旱等极端天气可能导致产量降低。对策:加强农业气象服务,提高农民对气候变化的应对能力。

因为寒地提子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策:提高产品品质,打造特色品牌,扩大市场份额。

案例分享

年份 大棚数量 亩产 产值
2012年 3000栋 3000公斤 9000万元
2018年 3.2万栋 4000公斤 1.5亿元

2012年,一部名为《寒地提子栽培与管理》的教育高清视频在优酷上线,标志着寒地提子产业迈向了新的发展阶段。视频主讲人宋健,一位地道的土专家,他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种植技术,为寒地提子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寒地提子种植助力农民增收,探讨其发展现状与挑战

宋健于2007年被大同区八井子乡乡长聘请,为当地农民提供提子技术指导。当时,大同区的棚室种植刚刚起步,提子种植品种单一,竞争力不强。宋健通过不断摸索,将提子的休眠期从90天缩短至30天,果实上市时间提前2个多月,创造了全国提子上市最早的奇迹。他还使每亩地的苗木种植数量翻了一番,亩产跃上4000公斤,并引进了21个新品种,如美国红提、无核早红、无核玫瑰等。

科技示范园区的建立

宋健还建立了120亩的提子科技示范园区,并成立了“大庆市大同区宋成军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社员已发展到1200多人,形成了规模化的种植模式。

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市场前景与绿色转型

提子的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种植前景看好。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实现绿色转型,带动农民增收更有后劲,大同区积极推动提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08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