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问题严重
芦笋在养护和其它蔬菜品种基本一样,在种植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下虫害的防治,一些蚜虫或者是甲虫会啃食它的嫩茎,造成芦笋生长不良。在种植芦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下病虫害的防治。
种植水稻、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经4年后再种植芦笋,但切忌轮作忌病作物。
土壤处理 | 发病严重田块 |
---|---|
甩80%二溴氯丙烷乳剂500倍藏,每穴施药5ml吐,覆土填穴,7天后即可栽植。 |
造成芦笋产量低,品质差的主要原因与解决措施第十节药剂选择和使用不科学对芦笋产量和品质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病虫害,发生比较轻时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发生严重时将造成失收或毁灭,严重制约了芦笋生产的发展。从全国芦笋栽培地区调查的情况来看,对芦笋病虫害
防治措施用75%百菌清,50%多菌灵,将上述药剂分别配成500~800倍液进行喷雾,一般10天左右喷一次,发病盛期可7天左右喷一次。
真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中越冬,可腐生2-3年,菌丝直接侵入寄主,通过水流、农具传播,播种过密,湿度大易发病。3、防治方法。⑴采用高畦或起垄栽培,不宜过密。⑵加强田管,雨后及时排水,降低土壤湿度。⑶及时拔除病笋,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菌源。⑷采用滴灌或膜下灌溉,严防大水漫灌。
1、褐斑病:主要为害芦笋的茎、枝和拟叶,但以小枝和拟叶为主。病重时常引起植株提早干枯死亡。
芦笋好吃却难栽,因为芦笋病虫害较多,要十分留意。在种植管理上要重点做好这些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砂砾土或黏土地上种植的芦笋,容易出现弯曲现象。但在芦笋生长过程中,经常出现以下几个畸形现象,大家应提前了解,防止其发生。嫩茎苦味不仅和品...
防治措施:应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选用适宜的定植田;彻底清园,及时割除病死株;适时整枝打杈;注意抗旱排涝;合理施肥;搞好大田管理。药剂防治应贯彻“防重于治”的原则,嫩茎抽发后要及时喷药,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芦笋无公害林下种植技术芦笋是近年来深受广大人民喜爱的蔬菜之一。林分选择杨树人工林分,林龄幼龄至中龄,病虫害较轻,行距5m。
李先生芦笋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食用的一种蔬菜,味道鲜美可口,营养丰富。杀螨剂除草剂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芦笋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是保障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环节。一方面,芦笋种植技术要求较高,对土壤、气候等条件有严格的要求,种植过程中可能遇到病虫害、自然灾害等问题。此外,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
2、茎枯病:该病主要在茎、侧枝或叶子上发生。病斑梭形或短线形周围是亲水的边缘,呈现水肿状。
芦笋秋季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明年春天芦笋产量的高低。 芦笋的种植技术 种植方法 管理方法。
土壤处理与病虫害预防
以曹县晟丰种植有限公司的芦笋种植为例,他们在种植芦笋前,对土壤进行了严格的处理。针对发病严重的田块,使用80%二溴氯丙烷乳剂500倍液进行土壤消毒,每穴施药5ml,覆土填穴,7天后即可栽植。这种土壤处理方法有效地预防了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了芦笋的产量。
药剂选择与科学使用
综合防治策略
林下种植技术
畸形现象的预防
在芦笋生长过程中,容易出现弯曲、空心等畸形现象。为预防这些现象,种植前应选择不易空心的品种,采用地膜覆盖的方法提高土温并减少温差,合理施肥。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芦笋的品质,增加市场竞争力。
芦笋病虫害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土壤处理、药剂选择、综合防治、林下种植等多个方面入手。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相信芦笋病虫害的防治将更加科学、高效,为芦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