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识茶

茼蒿密植需适度,过密影响生长

茼蒿,一种常见的蔬菜,对水肥要求并不高,只要土壤保持湿润,就能茁壮成长。只是,水分过多却会影响其生长发育,甚至减产。在种植过程中,间苗移栽和播种密度的把握至关重要。

茼蒿密植需适度,过密影响生长

如间苗移栽,种子可以撒得密一些;而不移栽的,则要稀播,以免浪费时间和种子。播种完成后,覆盖一层1厘米厚的土,用平耙耙平,然后浇一次透水。

春季、早秋雨水较多,为防积水沤根影响茼蒿生长,菜地要起垄种在垄上,垄可以弄高些。若季节雨水少甚至不下雨,起垄低矮些更合适。

密植的利与弊

茼蒿生育期短,适合密植。很多菜农为了追求产量,认为茼蒿越密越好,但往往适得其反。过密的密度容易使茼蒿生长中后期田间郁闭,透气性不好,茎秆细弱,容易出现倒伏。

据调查,刘慧琳在春季、秋季和冬季种植茼蒿,她认为适宜种植在疏松肥沃的土壤中。在种植前,她会给土壤施足底肥,每亩施1500-2000千克的有机肥,之后翻耕。

种植时间 种植密度 产量
春季 密植 4000斤/亩
秋季 稀植 5000斤/亩

李先生在种植茼蒿时,同样大小的地方仅留3-4棵。增加了株距,通风透光性增强,充分发挥了单株高产的潜力。这样的植株生长粗壮,也抗倒伏。李先生说:“茼蒿在密植的前提下,只有增加单株的产量,才能提高整体产量。”

在安丘市金冢子镇芦洼村,很多菜农的茼蒿亩产仅在4000斤左右,而李先生的茼蒿亩产量却高达6000斤以上。其关键就是种植密度的差异所致。

茼蒿在播后一周左右即可出苗。在幼苗长到2—3片真叶时,应该进行间苗。间苗时注意不能使用镰刀,直接用手间苗,将密度大的幼苗拔起,留下的幼苗株行距保持在4-6厘米左右,注意不能太稀,否则会影响产量。

种植茼蒿时,密植适度是关键。过密会影响生长,过疏则浪费空间。掌握好种植密度,才能提高产量,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茼蒿种植,密植与疏植的平衡艺术

土壤湿度管理

茼蒿密植需适度,过密影响生长

茼蒿的生长习性使得其对水分的适应性较强,但过多的水分却会对其生长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种植过程中,保持土壤湿润是关键,但需注意避免积水。例如,在春季和早秋,雨水较多,菜农们会在种植茼蒿时采取起垄种植的方法,以防止水分过多导致根部腐烂。若雨水较少,则可以降低起垄的高度,以利于水分的渗透和蒸发。

播种策略

间苗与通风

温度与光照

茼蒿喜欢冷凉湿润的气候,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7-20摄氏度。在光照方面,茼蒿喜欢弱光环境,过强的光照会导致茎秆变硬,影响口感。因此,在种植过程中,应选择适合茼蒿生长的环境,确保其健康生长。

实践案例:密度差异带来的效益提升

茼蒿种植过程中,密植与疏植的平衡至关重要。通过合理的播种策略、间苗和水分管理,以及关注温度和光照条件,可以有效提高茼蒿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借鉴成功案例,不断优化种植技术,将为菜农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07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