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养殖病害频发,影响产量和品质
作者:花田雅士•更新时间:4小时前•阅读3
泥鳅养殖,作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迅猛。只是,因为养殖规模的扩大,泥鳅病害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产量和品质。
常见泥鳅病害及防治
病害名称 | 症状 | 防治方法 |
---|---|---|
寄生虫病 | 病鳅离群独游,摄食减少,鱼体瘦弱,常浮在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体表分泌大量粘液 | 先用90%的晶体敌百虫0.5mg/L或0.7mg/L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杀虫药用后第二天或隔天再用0.3mg/L的二氧化氯溶液全池泼洒,进行水体消毒 |
赤皮病 | 由于捕捞、运输过程中碰伤鳅体,或因水质恶化而引起细菌侵入诱发此病,该病对泥鳅危害大,尤其在盛夏高温季节发病率高 | 避免鱼体受伤,全池泼洒1mg/L的漂白粉或0.3mg/L的二氧化氯溶液 |
水霉病 | 病鳅体表附着白色或类白色棉絮状物,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游动缓慢 | 捕捉、运输泥鳅时,小心操作,避免鱼体受伤感染;鱼体感染此病时,用3%的食盐水溶液浸洗病鱼5~10min,对发病鱼池用4%的食盐水和4mg/L的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 |
敌害 | 蛙类、蛇、水生昆虫、鸟类及凶猛性鱼类等 | 池塘的进、排水口要用密网拦滤,防止野杂鱼进入;经常清除池边杂草,以防蛙类侵入,发现蛙类及时捕捉,蛙卵及时捞除;对水蜈蚣、红娘华,可用95%的晶体敌百虫按0.5~1mg/L兑水全池泼洒;水蛇可用硫黄粉来驱赶,每亩用硫黄粉1.5kg撒在池堤四周;发现水鸟及时驱赶 |
打印病 | 患病部位主要在鱼体后半部,病灶红肿,多呈圆形或椭园形 | 用1mg/L的漂白粉或2~4mg/L的五倍子溶液全池泼洒 |
以上仅为部分泥鳅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养殖户在实际生产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科学防治。
- 加强苗种选择,选用健康、优质的泥鳅苗种
- 科学合理地调整饲料配方,提高泥鳅免疫力
- 定期检测水质,确保水质符合养殖要求
- 加强病害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病害问题
- 合理规划养殖区域,避免过度拥挤
泥鳅养殖病害频发,影响产量和品质。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才能有效防治病害,提高泥鳅养殖效益。
面对泥鳅养殖中频发的病虫害问题,如何有效治理成为保障养殖效益的关键。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从病害成因、症状及防治方法等方面,为您详细解析泥鳅病害治理之道。
案例分析:苗种选择与病害关联
以尚元富的1334平方米土池精养泥鳅为例,其每亩产量高达1816.2公斤,平均增重显著。只是,在养殖过程中,尚元富也遇到了苗种短缺、病害频发等问题。究其原因,苗种的选择直接关联到病害的发生。因此,选择健康、优质的苗种是预防病害的第一步。
泥鳅常见病害包括寄生虫病、赤皮病、水霉病等。例如,寄生虫病会导致病鳅离群独游,摄食减少,鱼体瘦弱,常浮在水面或打转,体表分泌大量粘液。赤皮病则表现为鳍和腹部皮肤呈灰白色,肛门冲血发红,严重时肌肉溃烂,直至死亡。水霉病则使病鳅体表附着白色或类白色棉絮状物,食欲减退,鱼体消瘦。
防治方法与实践
针对不同病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例如,寄生虫病可用90%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随后用二氧化氯溶液进行水体消毒。赤皮病则需避免鱼体受伤,全池泼洒漂白粉或二氧化氯溶液。水霉病则需谨慎操作,避免鱼体受伤,用食盐水溶液浸洗病鱼或全池泼洒食盐水和小苏打合剂。
因为泥鳅养殖产业的不断壮大,病害治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未来,应加强病害监测与预警,推广绿色、环保的养殖技术,降低病害发生率。同时,加强对养殖户的培训,提高其病害防治意识,为泥鳅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