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雏鹅养殖技术,关注雏鹅生长发育

雏鹅的质量优劣,对雏鹅的成活率和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根据雏鹅绒毛稀,体温调节能力差,消化能力弱,既怕冷、怕热又怕湿的特点,现将鹅的育雏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雏鹅养殖技术,关注雏鹅生长发育

紧急措施:提高室温

这时应采取紧急措施,提高室温到30-32℃,用0.9%的食盐水泡细菜叶,把脱水的雏鹅赶到撒有菜叶的塑料膜上,随吃随给,待所有的雏鹅吃饱后,用食槽喂料,吃料后再饮水。

防御敌害

出壳的雏鹅,应按其体质强弱分群饲养。在育雏过程中要精心饲喂和管理,以提高青雏期的成活率。

育雏室的准备

鹅是草食家禽,具有生长快、抗病能力强,耐粗食和消耗精饲料少等特点。夏季是饲养雏鹅的最佳季节,育雏成活率可达98%以上,但由于夏季天气炎热,雏鹅呼吸加快,食欲不振,加之蚊蝇骚扰,雏鹅机体功能发育不健全,抗病害能力弱,此时应加强日常管理,提高雏鹅成活率,保证养殖效益。

育雏室准备项目 具体要求
清理食槽和水槽 避免病菌和病原体威胁雏鹅生长
温度控制 根据不同日龄控制温度,1-25日龄温度26~28℃,湿度60%~65%等
分区管理 采用砖头砌或木板分隔,墙高30~40厘米,便于管理,提高成活率

防寒保暖

雏鸭鹅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养鸭鹅效益,所以应严把雏鸭鹅养殖技术关,提高雏鸭鹅成活率,确保养殖户养殖效益。

适宜的温度是促进雏鹅生长发育和提高成活的关键技术。关键包括各种青菜叶、鲜野菜和嫩草等。

养殖雏鹅对温度的要求

雏鹅对温度的要求十分严格,温度的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雏鹅发病死亡。因此在养雏鹅阶段,根据雏鹅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供温,1-等樟湮?玻敢唬常啊妫?6-10日龄为26-玻浮妫?欤歙D保等樟湮?玻波D玻础妫?16-20日龄为20-玻病妫?院笫椅掠P3衷冢保浮嬉陨稀N露绕?褪保?雏鹅出现扎堆、蜷缩,鸣叫易造成死亡。超过35度,雏鹅出现张口喘气,尖叫出汗,突遇凉风,鹅易感冒。

饮水和开食

雏鹅对水分要求很迫切,应先饮水后开食。雏鹅在出壳24小时内,应将0.02%高锰酸钾水盛入小盆和器具内,将雏鹅头压下调教几次,就会自由饮水。同时喂青绿饲料。

选好雏鹅苗

雏鹅是指从出壳到一月龄的鹅苗。鹅苗应选自注射过鹅瘟疫苗的母鹅群体后代,选择体质健壮,体型较大,收腹好,无血脐、硬脐、口鼻肛门干净,精神活泼、爱动的鹅苗,瘦弱,残次的宜尽旱淘汰或隔离饲养。

雏鹅育雏技术要点解析

雏鹅养殖技术,关注雏鹅生长发育

雏鹅的身体机能尚未完全发育,抗病性不强。因此,我们需要清理食槽和水槽,避免病菌和病原体对雏鹅生长造成威胁。雏鹅的成活率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

雏鹅体温调节能力差,温度对其生长发育和成活率影响极大。通过煤炉加热或暖气供热,保持育雏室温度在适宜范围内,如1-25日龄温度控制在26-28℃,湿度60%-65%等。

在育雏室中采用砖头或木板进行分区,高度以雏鹅跳不出为宜。实践证明,分区管理有助于提高成活率。

育雏前,准备好饲料和药械。饲料方面,出壳到7日龄可用青菜切细拌夹生饭饲喂。药械方面,包括环丙沙星、卡那霉素针剂、痢特灵、高锰酸钾等。

在育雏初期,雏鹅无防御和逃避敌害的能力。按强弱分群,避免拥挤,减少死亡。在饲养过程中,根据鹅只的生长发育和大小、强弱不断调整鹅群,使每群同龄鹅大小、强弱尽量一致。

雏鹅夜间需加喂“夜食”,一般15日龄前每天加喂2顿夜食,15日龄后每天加喂1顿夜食。在风和日暖的天气开始短途放牧,放牧时间分2次,分别安排在上午和下午。

育雏室要严格冲刷、清洗、消毒,地面墙壁消毒用10%的新鲜石灰水;用2%烧碱水洗刷用具。修理好门窗,做好保温工作。

通过以上解析,我们可以看到,雏鹅育雏技术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只有充分了解雏鹅的生理特点,采取合理的措施,才能确保雏鹅的健康成长和养殖效益的最大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07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