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幼鹅饲养管理是确保其健康成长的关键环节

在农业养殖领域,幼鹅饲养管理是确保其健康成长的关键环节。

幼鹅饲养管理是确保其健康成长的关键环节

饲养密度

日龄 饲养密度
1-5日龄 每篮筐25只
6-14日龄 每篮筐20只
15-20日龄 每圈80-100只
21日龄以上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卫生防疫

  • 鹅棚消毒:进雏鹅前半个月进行彻底消毒。
  • 垫料更换:每次喂食时及时更换垫料,确保卫生。
  • 疫苗接种:出生后一天开始注射疫苗,预防小鹅瘟。

温度控制

不同时期的鹅苗所适应的温度是不同的。

  • 1-6日龄:28℃左右
  • 7-14日龄:25℃左右
  • 15-20日龄:22℃左右
  • 21日龄以上: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 盖好鹅棚:确保雏鹅体小娇嫩,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强。
  • 饲养环境:保证清洁饮水的供给,列入日常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 饲料饲喂:以青粗饲料为主,精饲料为辅。
  • 防疫制度:严格执行疫苗接种和消毒措施。

案例分析

某养殖户在2019年对幼鹅进行饲养管理,通过以下措施,幼鹅成活率提高了20%,增重率提高了15%。

  • 严格控制饲养密度。
  • 加强卫生防疫工作。
  • 科学调整温度。
  • 合理搭配饲料。

幼鹅温度调节:把握黄金温差

不同时期的鹅苗对温度的需求差异显著,即便是出生仅隔一两天的鹅苗,其对温度的适应也存而7到14天的鹅苗则需25度左右,15到20天的鹅苗适合22度环境,21天以上的鹅苗则可在常规环境中生长。

雏鹅健康管理:筑起防线

雏鹅,从破壳至4周龄,这一时期的鹅苗消化道容积小,消化能力弱,抗寒能力差,免疫系统尚未健全,容易生病。加强雏鹅期间的管理至关重要,提高成活率和增重。主要管理工作包括:搭建专用鹅棚,确保鹅棚清洁、适宜。

饲养环境优化:创造健康生长空间

饲养管理包含饲养环境、饲料饲喂、防疫制度等内容,以下为八个方面:以青粗饲料为主,精饲料为辅;兔为单胃食草动物,日粮中粗纤维含量不宜过低,以免影响消化功能;保证清洁饮水的供给,将其纳入日常饲养管理规程。 1~15日龄的雏鹅应放在篮筐内或芦席折圈内饲养,以防止因打堆而造成的伤亡或因受热出汗而变成僵鹅。20日龄后,可用大芦席折子圈养,每圈80~100只。饲养过程中,注意强弱分群。 雏鹅既怕冷又怕热,易患感冒。因此,鹅棚内的室温应在25℃以上,并注意饲料新鲜和卫生。在进雏鹅前半个月,应对鹅棚进行彻底消毒。每次喂食时,及时更换垫料,使用晒热的垫料应先晾凉。

预防疾病:确保鹅群健康

饲养鹅苗时,要注重小鹅瘟的预防工作。如果没有相关养殖经验,新手在遇到小鹅病害时可能会感到束手无策,导致鹅苗成活率下降。 饲养密度不宜过大,以免鹅苗伤亡或引发疾病。开食时,根据鹅苗身体素质强弱进行分群,一般每群150只左右。因为成长,逐渐降低密度,避免压伤或压死。 雏鹅破壳24小时后即可进行初次饮水。饮水后,即可开始食用饲料。饲养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生长日期进行饲料搭配和喂养次数,循序渐进,不可急躁。

疫苗接种:构建免疫防线

小鹅苗出生一天后即需注射疫苗,预防小鹅瘟。鹅苗易感冒,感冒导致死亡的概率高,因此,平时可给鹅苗喂红糖姜水预防感冒。

管理要点:关注幼鹅成长

幼鹅管理对鹅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合理调整饲养管理方法,确保鹅苗健康成长。
幼鹅饲养管理是确保其健康成长的关键环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07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