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鹅养殖需关注营养、环境、防疫等关键因素
鹅舍温度需保持在28度左右,确保幼鹅处于保温且湿度均匀的环境,有利于幼鹅的成长。养殖环境对于幼鹅来说至关重要,以下将详细介绍如何进行科学管理。
一、鹅舍环境
1. 清洁消毒:在准备养殖前,需对鹅舍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尤其是空置很久的房间或养殖过其他牲畜的房间,需进行两次以上的杀菌消毒,以防细菌感染。
2. 合理布局:鹅舍应选择在地势较高、通风良好、阳光充足的地方,保持空气流通,有利于幼鹅健康成长。
3. 保温措施:幼鹅刚破壳时怕冷也怕热,易患季节性感冒。因此,鹅舍温度应控制在25摄氏度以上,出生后的两个星期内,使用人为保温效果最佳。
二、饮水管理
1. 水质要求:刚出生的幼鹅需引用干净的水,用于通畅顺便。同时有利于养成幼鹅自己喝水进食的习惯。
3. 水质监测:定期检查水质,确保水质符合卫生标准。
三、饲养喂食
1. 饲料选择:饲养的食物可以是嫩菜叶、玉米粉、碎米粒、专用鹅饲料等,避免给幼鹅喂食干食物或草料。
2. 饲喂量:根据成长天数进行搭配和控制,从多餐逐渐转为正常三四餐,从少量逐渐增多到正常量。
3. 饲喂时间:一般三四天后可以加餐加量,一般在十天后,青饲料的含量可以占饲喂量的八成左右。
1. 适时放养:一般在小幼鹅出生后的两个星期就差不多可进行对外放养,初次放养要在晴朗温暖的天气下。
2. 逐步适应:放养次数要因为周龄的增长而增多,循序渐进,逐步延长出去的时间。
五、防疫措施
1. 接种疫苗:刚出壳的幼鹅可以注射鹅瘟免疫血清,以更好地防御鹅瘟。
3. 观察病情:密切观察幼鹅的生长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六、案例分析
时间 | 地点 | 案例描述 | 解决方案 |
---|---|---|---|
2023年1月 | 某养殖场 | 幼鹅出现呼吸道症状,食欲下降 | 进行药物治疗和改善饲养环境,病情得到控制 |
2022年12月 | 某养殖场 | 部分幼鹅出现鹅瘟症状,死亡率较高 | 及时接种鹅瘟疫苗,加强饲养管理,疫情得到控制 |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在幼鹅养殖过程中,营养、环境、防疫等关键因素对幼鹅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确保幼鹅健康成长,提高养殖效益。
放养管理策略:在幼鹅成长至两周大时,可以开始进行对外放养。选择晴朗温暖的天气进行初次放养,并在出发前给予适量的饲料。将幼鹅带到开阔的草地上,让它们啄食青草,晒晒太阳,逐步适应外界环境。放养频率和时长应因为幼鹅周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以促进其健康成长。
饲养喂食技巧:在幼鹅出壳后的24小时左右,它们会开始表现出想吃东西的迹象。此时,应将幼鹅放入浅温水中适应,或在幼鹅前方放置一块凹槽的塑料布,倒入温开水,并适当添加葡萄糖或维生素。约三次后,幼鹅即可自主饮水。在喂食方面,应根据幼鹅的成长天数调整饲料种类和数量,避免过量喂食。
疾病防治措施:幼鹅易受疾病侵袭,特别是小鹅瘟。因此,在饲养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幼鹅的健康状况,定期进行疫苗接种,以预防疾病的发生。此外,发现病弱雏鹅应及时淘汰,以防止疾病传播。
幼鹅养殖是一门细致的学问,需要养殖者细心观察、科学管理。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关注,相信每位养殖者都能养出健康、茁壮的幼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