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识茶

养殖鹅苗管理技术,关注鹅苗生长环境与饲养方法

鹅苗体质娇嫩,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较差,必须精心管理,科学饲养。鹅苗消化道短,生长发育快,夜间需加喂“夜食”。休产母鹅应调整饲料配方,加大青饲料比例,提高产蛋质量。

养殖鹅苗管理技术,关注鹅苗生长环境与饲养方法

下面小编就来说说种鹅的养殖管理技术

养殖环境

更多雏鹅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弱,要提高雏鹅的成活率,在饲养管理上要认真抓好如下七项措施:

  • 选择好鹅苗
  • 饲养环境要养好鹅苗, 就要打理好鹅苗的养殖环境,并对鹅舍进行全面消毒,这样可以很好的避免细菌感染鹅苗,因为鹅苗的体质不是很好,做好鹅舍的管理,这样才能保障鹅苗正常生长。
  • 饲养稳定不同时期的鹅苗适应的温度是不一样的,所以鹅苗在不同的生长期,需要养殖户通

1、需选择活泼、叫声清脆、眼大有神、肛脐清洁的鹅苗,这样的鹅苗比较健康;

2、提前将鹅舍消毒,再放入鹅苗,并根据不同的生长时期调节鹅舍温度;

3、饲料喂养需遵循喂食用量从少到多、喂食次数从多到少、从熟食转变成生食的原则;

4、鹅苗喂养密度要合适,密度过大容易压死压伤,影响鹅苗的正常生长。

疾病防治

不同时期的鹅苗适应的温度是不一样的,所以鹅苗在不同的生长期,需要养殖户通过人工的方法调节好温度范围,一般刚出生的鹅苗在二十八度左右的环...

每天打扫鹅舍,经常清洗饲料槽、水槽,每隔5~7天用0.2%的百毒杀喷洒1次。并据本地实际情况和免疫程序,及时、正确地进行免疫,加强雏鹅对疫病的抵抗力。

饮食管理

养殖鹅苗的管理技术主要包括养殖密度、养殖环境、饮食方式和疾病防治等四个方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给大家讲一讲这四点养殖鹅苗的管理技术。

管理方面 具体措施
养殖密度 合理控制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
养殖环境 保持栏舍清洁、干燥,控制适宜的温湿度。
饮食方式 科学搭配饲料,保证营养均衡。
疾病防治 定期进行消毒和疫苗接种,预防疾病发生。

鹅苗进舍后,1~2小时内应先饮水,身体弱不会饮水的,应人工驯饮;2小时后,把准备好的小鹅专用饲料、切碎的嫩黑麦草、苦荬菜放入料槽,任其采食,对个别不会食料的雏鹅,人工驯食1~2次。雏鹅的消化系统发育未完全,体积较小,雏鹅从食入到排出经过消化道的时间为2小时左右。因此饲喂雏鹅要做到少食多餐。1周龄前,每天可喂8~10次,其中2~3次在晚上喂,这是提高育雏成活率的关键;2周龄时每天可喂6~8次,其中晚上一定要喂1~2次;3周龄起鹅舍内放入砂盘,保健砂砾以绿豆大小为宜。

鹅苗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因此在脱温前,要调节好养殖环境中的温度,必要时需要供热,调高温度。鹅苗的好坏对后期的饲养和养殖效益的影响比较大,...


不仅要理解养殖鹅苗管理技术,关注鹅苗生长环境与饲养方法。,还要全面掌握鹅苗养殖:环境优化与饲养策略。

养殖鹅苗管理技术,关注鹅苗生长环境与饲养方法

鹅苗体质柔弱,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因此,打造一个舒适、卫生的养殖环境至关重要。在鹅舍建设上,要确保栏舍适宜的湿度,保持在60-70%之间。通过勤换垫料、常清扫粪便,保持地面和栏舍干燥。此外,还要注意雏鹅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弱,提高成活率的关键在于饲养管理。以下七项措施需认真抓好:1.选择优质的鹅苗;2.确保鹅舍全面消毒,避免细菌感染;3.根据不同生长时期调整鹅舍温度;4.合理控制饲养密度;5.遵循科学的饲料喂养原则;6.加强疾病防治;7.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二、科学饲养,助力鹅苗健康成长

鹅苗消化道短,生长发育快,夜间需加喂“夜食”。一般15日龄前每天加喂2顿夜食,15日龄后每天加喂1顿夜食。1周龄后可选风和日暖的天气开始短途放牧,放牧时间分2次,分别安排在上午和下午。每次放牧时间开始不宜过长,约控制在0.5-1小时,以后随日龄增长而适当延长放牧时间。阴雨天应停止放牧。为有效利用鹅舍设施,一般雏鹅的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0-25只,最好用高为35厘米的围栏将雏鹅分群,舍内湿度控制在60%-65%。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雏鹅的体质下降,影响生长,所以应勤添垫草,换气排湿,降低湿度。

五、

鹅苗养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环境优化、饲养策略、疾病防治等多个方面。只有全面掌握养殖技术,才能确保鹅苗健康成长,提高养殖效益。希望本文能为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助力您的鹅苗养殖事业取得成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07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