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蔷薇科植物花叶病是一种病毒性病害

蔷薇科植物花叶病解析与防治

植物感病后,其外表所显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病态特征称为症状,典型症状包括病状和病症,病状是寄主植物本身的不正常表现,病症是病原物在病部的特征性表现。由于病原物的种类不同,对植物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所以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也千姿百态。

蔷薇科植物花叶病是一种病毒性病害
病害名称 症状描述 病原 防治方法
蔷薇花叶病毒病 小叶栎叶纹、环斑花叶、褪绿、扭曲、花减少和碎锦 月季花花叶病毒 选用无毒母株、拔除病株、使用无性繁殖时避免使用病株
白粉病 叶片表面出现白色粉状物,逐渐蔓延至整个叶片,使叶片变黄、卷曲 病原菌Microstictisfritillariae 及时清除病叶、喷洒杀菌剂、避免植株过密
褐斑病 叶片出现淡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斑点,随后斑点扩大,边缘呈褐色,病斑中央呈灰白色 病原菌Cercosporafritillariae 及时清除病叶、避免植株过密、合理施肥

园林植物病害防治是园林植物保护的重要内容,每种病害的发生,往往会在园林植物上出现不同的症状,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症状,初步判断病害的发生和种类,从而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果树病害常规上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和病毒性病害三种。与前两种病害不同的是,病毒不作为单独的个体存在,它侵染进寄主的细胞内,就像“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里”一样,要想消灭它,除非连树体本身也“消灭”。因此有人把病毒性花叶病称为“果树癌症”,建议把树连根刨掉。这种建议有点武断,忽视了该病的另一个特点。

病毒性病害虽然不能“去根除”,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例如,选用无毒母株、拔除病株、避免植株过密、合理施肥、喷洒杀菌剂等。

如果您有更多关于蔷薇的资讯想要知道,可以点击查看农村创业网蔷薇科频道详细了解,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症状因品种而异。在草原蔷薇上为系统环斑、栎叶或系统褪绿。在蔷薇和月季上均表现花叶,其中有些品种则出现不同程度的黄脉带和矮化。

月季等常以扦插和嫁接等方式无性繁殖,使用了病株的插条、接穗或用它作砧木,会引起病害的广泛传播。在实验时可通过汁液接种传病。至今尚未发现传病介体。用病株作无性繁殖的母株是病害逐年增加的主要原因。

⒈选用无毒母株供采插条和接穗。

⒉拔除病株,于每年症状表现明显的季节,调查拔除病株。

月季花花叶病毒。病毒粒体球状,直径约25nm。含沉降系数分别为90S、98S和113S的不同的3种组分,RNA分别为1~3,分别包裹于三种组分中,1种分子量为25000,2种约为19000。病毒致死温度64℃,稀释终点1/125,室温时,体外存活期为6h。

白粉病是贝母花的重要病害,由病原菌Microstictisfritillariae引起。该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嫩茎和花蕾。发病初期,叶片表面出现白色粉状物,逐渐蔓延至整个叶片,使叶片变黄、卷曲,严重时导致叶片脱落,植株生长受阻。

B添加义项编辑分类花叶病是唐菖蒲的常见病害,为世界性病毒病害。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褪绿角状病斑,最后变为褐色;病叶出现浅绿与常绿相间的花叶;严重时叶片变形、黄化,植株矮小,花穗短,花小花少,甚至不能抽出花穗。有的品种花瓣变色呈碎棉状,严重影响切花的产量与质量。

基本信息 中... 花叶病是一种全株显症的病害,染病植株从上部叶最先显症,出现浓绿、淡绿相间的花叶或斑驳症状,严重的叶片皱缩畸型。病株生长衰弱,节间缩短,全株矮化。病株开花时畸形,花稀少,结荚少,豆荚呈鼠尾状,籽粒不充实,有时还可以出现褐色坏死斑纹。

病原 浩瀚农业根据大田取...

蔷薇花叶病毒病:病株症状包括小叶的栎叶纹、环斑花叶、褪绿、扭曲、花减少和碎锦。碎锦是花瓣的红色由沿脉平行的白条点所替代。传播方法:汁液传,嫁接传。自然寄主:蔷薇Rosamultiflora。人工接种可侵染的植物:欧洲夹竹桃Neriumoleander、长春花Vincarosea、田旋花Convolvulustricolor、西瓜Citrulusvulgaris

细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主要包括茶青枯病、茶软腐病等。茶青枯病主要危害嫩梢和叶片,表现为叶片出现褐色病斑,病斑边缘呈黄色,严重时导致嫩梢枯萎;茶软腐病主要危害嫩梢和叶片,表现...


在结束蔷薇科植物花叶病是一种病毒性病害,表现为叶片出现黄化、扭曲等症状。后,我们继续探讨蔷薇科植物花叶病防治策略研究。

蔷薇科植物花叶病是一种病毒性病害

案例分析:月季花花叶病毒病的防控

因为植物病毒病的加重发生趋势,加强蔷薇科植物花叶病的防治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病毒的特性,探索更加有效的防治方法,以保障我国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07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