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座股份售卖黑鱼含违禁物质,引发食品安全担忧
国家食药监总局上周公布24批次不合格水产品名单,其中上市公司银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销售的一批次黑鱼被检出含有不得检出和禁止添加的物质,引发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原标题:银座股份售卖的黑鱼含违禁物质.8月28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今年上半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随机抽查24类食品,不合格1236批次,样品合格率仅为90.4%。
不合格项目 | 检出物质 | 含量 |
---|---|---|
黑鱼 | 呋喃唑酮代谢物 | 4.04μg/kg |
黑鱼 | 孔雀石绿 | 2.2μg/kg |
呋喃唑酮代谢物是由于添加了呋喃类药物,该物质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可治疗牲畜疾病,但人体长期摄入后可能引起溶血性贫血、多发性神经炎、眼部损害和急性肝坏死,并有一定致癌性;孔雀石绿则可能对人体产生致畸、致癌和致突变等危害,这两种物质都被农业部明令禁止使用。
黑鱼含违禁物质事件曝光后,银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此事件作出回应,表示将立即停止销售涉事黑鱼,并对上游供货商进行调查。
据了解,银座集团是一家跨区域、多业态的大型连锁商业企业,目前为上市公司,隶属于山东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
古堂香公司在得知黑鱼存在的问题后,曾将有关部门鉴定结论告知上游供货商——位于济南海鲜市场的世强水产商店,并当即停止进货,但后者心存侥幸仍然售卖问题黑鱼。
省食药监局综合处处长王立河介绍说,抽检监测项目,重点是食品中农药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滥用和非法添加、致病菌、重金属、污染物等安全性指标。
此次事件 提醒我们,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食品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的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如何确保食品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银座股份黑鱼违禁物质事件进行深入剖析:
- 事件背景及原因
- 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 事件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影响
- 如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事件背景及原因:
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监管体系不完善、监管手段落后、执法力度不足等。此外,食品安全监管涉及多个部门,部门之间协调不畅,也影响了监管效果。
-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部门协作
- 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 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采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监管效率
- 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
黑鱼问题:违禁物质检测超标
监管升级:监管机构行动与挑战
国家食药监总局在发现银座集团黑鱼事件后,立即对其进行了通报和调查。同时,全国范围内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也在进一步加强。这表明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正在向更加严格的层面迈进。只是,食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和隐蔽性使得监管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
面对食品安全问题的严峻形势,未来食品安全监管将呈现出以下趋势:一是监管力度将进一步加强,对违法行为严厉打击;二是监管手段将更加多样,包括抽检、监测、预警等多种手段;三是监管体系将不断完善,从源头到终端全面覆盖食品安全风险。
案例来源与时间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