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芍药种植田间管理,关注土壤、水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

芍药,又名将离、离草,是我国传统名花之一,以其花大色艳、形态优美而著称。要想让芍药在田间茁壮成长,以下关键环节不容忽视:

芍药种植田间管理,关注土壤、水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

一、芍药种植田间扒土

上一年冬季的堆土必须在芍药嫩芽出土前4—5天扒除、平整。如此项工作不及时做,嫩茎已向上顶,用锄扒土时,必须注意不能把嫩茎扒断。如不扒土,则嫩茎基部衰弱,影响生长。

翌年春季,芍药发芽前,将上年秋季的土堆松平;生长期,要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做到雨后即锄,久旱即锄。

芍药好肥性强,特别是花蕾显色后及孕芽时,对肥料要求更为迫切。根据芍药不同时期的需要,施肥期:一、展叶显蕾后,绿叶全面展开,花蕾发育旺盛,需肥量大;二、花才开过,花后孕芽,消耗养料很多,是整个生育过程中需要肥料最迫切的时期。这时如果肥料跟不上,会影响新芽饱满和翌年生长发育;三、为促进萌芽,需要在霜降后,结合封土施1次冬肥。施用肥料时,应注意氮、磷、钾三要素的配合,特别对含有丰富磷质的有机肥料,尤为需要。

芍药开花前除顶蕾外,其下有侧蕾3—4个,为了顶蕾花大色艳,应在花蕾显现后不久,摘除侧蕾,使养分集中于顶蕾。但是为了防止顶蕾受损,除顶蕾外,可先留一个侧蕾,待顶蕾开始膨大,正常发育不成问题时,再将留下的侧蕾迅速除去。

扒土后至绿叶枯落期间,需要经常中耕除草。中耕时,绿叶封田前和花期前后要耕得深,孕芽后要耕得浅。在正常情况下,每年应中耕除草10-12次。

芍药花杆软,多数品种开花时往往花头下垂,容易倒伏。可在花蕾显色后,设立支柱,支柱形式有两种:一是单杆式,以扶持花特大而杆又软的品种。绑扎时,用小水竹竿插于花杆背部土上,然后用细麻丝分三道呈“8”字形绑扎。但不能绑扎太高,太高花头僵硬,有失美观;二是圈套式,用于一般品种,将松散植株用塑料圈围起来,使花杆相互依附而挺立,切忌缚扎茎杆。否则茎秆中的养液受阻,会导致种子尚未成熟而植株已经枯萎。塑料圈的大小要适当,太大仍旧松散,无法依附;太小紧拢在一起,有失美观,以舒适又能相依挺立为好。

芍药开花时,气温已较高,同时雨水多,为了免遭雨打,遮蔽日光、调节棚下小气候,以延长花期,保持花色艳丽,可搭棚架。棚高约2.5米,遮以苇帘。有花棚遮盖的芍药,可延长花期8-10天。

芍药不耐涝,但过于干燥也会生长不良。适度湿润是它良好生长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干旱时要注意浇水,多雨时要及时排水,保持干湿相宜。

芍药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遭受病虫害的侵袭,如黑斑病、蚜虫等。应定期检查,一旦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芍药的种植与田间管理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其生长习性,才能确保芍药在田间茁壮成长,开出美丽的花朵。希望本文能为您提供有益的参考。

环节 具体措施
扒土 上一年冬季的堆土必须在芍药嫩芽出土前4—5天扒除、平整。
中耕除草 翌年春季,芍药发芽前,将上年秋季的土堆松平;生长期,要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
施肥 根据芍药不同时期的需要,施肥期:展叶显蕾后、花后孕芽、霜降后。
摘侧蕾 为了顶蕾花大色艳,应在花蕾显现后不久,摘除侧蕾。
割秆封土 扒土后至绿叶枯落期间,需要经常中耕除草。
立支柱 芍药花杆软,可在花蕾显色后,设立支柱。
搭花棚 为了免遭雨打,遮蔽日光、调节棚下小气候,以延长花期,保持花色艳丽,可搭棚架。
浇水 芍药不耐涝,但过于干燥也会生长不良。适度湿润是它良好生长的必要条件。
病虫害防治 定期检查,一旦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关于芍药种植田间管理,关注土壤、水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的内容已经结束,现在转向芍药种植:土壤水分病虫害解决方案。

芍药种植田间管理,关注土壤、水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

在芍药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是关键。例如,关注“大西北农家人”公众号,可以了解到芍药种植、肥水管理及防治主要病虫害的农技简介。去年秋季,一位花农在芍药地中遇到了问题:花蕾难以开放,疑似打错了农药。经过专家指导,花农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06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