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种植难成活,如何通过高产栽培全流程提高成活率
白芨种植全流程解析, 提升成活率有妙招
白芨,作为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市场需求量大,种植前景广阔。只是不少种植户反映白芨种植难成活,导致收益不佳。其实只要掌握了正确的种植方法,白芨种植并非难事。本文将从选地、 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白芨高产栽培全流程,帮助大家提高成活率。
选地与土壤处理
白芨对土壤要求较高, 选择土壤时应以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为宜。土壤pH值控制在5.5-6.5之间,有利于白芨的生长。在种植前,需进行土壤消毒,可用50%多菌灵800倍液进行喷洒,消灭土壤中的病原菌。一边,施足底肥,每667㎡施入腐熟厩肥2000kg+过磷酸钙50kg,为白芨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播种与种植时间
白芨一般选择在每年的3月进行种植。播种方法有种子种植和块茎繁殖两种。种子种植法成活率不高,建议采用块茎繁殖。选用3-4年生、 芽眼4个以上、直径2-3cm的健壮块茎,用50%多菌灵800倍液浸泡30分钟后置于阴凉处晾至表面微皱。处理后的种茎发芽率可提升40%。按行距30cm开深8cm种植沟,芽眼朝上摆放块茎,株距保持20cm。覆土后浇透定根水,覆盖3cm厚稻草保湿。
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
白芨种植后需加强田间管理。先说说要保持土壤湿润,尤其在干旱季节,要适时浇水。接下来要及时除草,避免杂草与白芨竞争养分。出苗后及时揭去50%覆盖物,幼苗期保持土壤含水量60%-70%。每半月人工除草1次配合0.2%磷酸二氢钾叶面追肥。现蕾期摘除花茎,集中营养。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白芨易受病害侵袭,如白芨叶斑病、根腐病等。一旦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采取措施。白芨叶斑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防治;根腐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灌根。
采收与加工
白芨种植3年后于9-11月采挖。采挖时要小心操作,避免损伤块茎。洗净后蒸煮5分钟,60℃烘房干燥至含水量≤13%。优质成品应呈灰白色,断面角质样,无空心。
白芨种植并非难事,只要掌握了正确的种植方法,就能提高成活率,实现高产。通过本文的详细介绍,相信大家对白芨种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本文能对广大种植户有所帮助,祝大家种植成功,收益丰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