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识茶

芍药白纹羽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芍药根部

白纹羽病,一种真菌性病害,对芍药的生长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病原菌为褐座坚壳菌,属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目。在芍药树体上,白纹羽病主要危害根部,特别是较细小的根系更容易受害。

芍药白纹羽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芍药根部
症状 病原 防治方法
根系被害,开始时细报霉烂,以后 到侧根和主根。 褐座坚壳菌Berl.) 土壤消毒,合理施肥,加强管理
病很大缠绕有白色或灰白色的丝网状物,即根状菌素。 无性时期为DematoPhoranecatrix属半知菌类 挖沟隔离,使用温水浸泡杀灭菌丝
地上部近上面根际出现灰白色或灰褐色的薄绒布状物 老熟菌丝分节的一端膨大,形成圆形的厚垣孢子 加强管理,注意排除积水,合理修剪

病菌以菌丝体、根状菌素或菌核因为病根遗留在土壤中越冬。环境条件适宜时,病菌会侵害新根的柔软组织,被害细根软化腐朽以至消失,后逐渐延及粗大的根。此外,病健根相互接触也可传病。远距离传病,则通过带病苗木的转移。病菌能侵害多种树木。

芍药白纹羽病的症状

芍药白纹羽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根系被害,开始时细根霉烂,以后 到侧根和主根。病很大缠绕有白色或灰白色的丝网状物,即根状菌素。后期霉烂的柔软组织全部消失,外部的栓皮层如鞘状套于木质部外面。有时在病根本质部结生有黑色圆形的菌核。

病原菌为褐座坚壳菌Berl.),属于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目。无性时期为DematoPhoranecatrix属半知菌类。老熟菌丝分节的一端膨大,形成圆形的厚垣孢子。无性时期形成泡梗束及分生孢子,往往在寄主全腐朽后才产生。菌核在腐朽的木质部形成,黑色,近圆形,直径1毫米左右,最大达5毫米。

  • 土壤消毒:在育苗时给苗床进行药剂消毒。对多种根部病害杀菌效果较好的药剂有土轻松、根轻松或者恶霉灵。灌根时间以每年早春及夏末病菌开始活动时分两次进行为佳。
  • 挖沟隔离:在病区外围挖1米以上的深沟进行封锁,防止病害向四周蔓延扩大。
  • 使用温水浸泡:可用47℃的温水浸泡40分钟,或45℃的温水浸泡1小时,以杀死苗木根部的菌丝。
  • 加强管理:注意排除积水;合理施肥,氮、磷、钾肥要按适当比例施用,尤其应注意不偏施氮肥和适当增施钾肥;合理修剪,加强其他病虫害的防治等。
芍药白纹羽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芍药根部

1. 选择健康苗木种植前,严格挑选无病苗木,确保种植源头无病害。

2. 土壤消毒在育苗时对土壤进行消毒,使用如土轻松、根轻松或恶霉灵等药剂,有效预防病害的发生。

3. 排除积水注意排水,避免土壤积水,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4. 合理施肥合理施用氮、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适当增施钾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5. 加强管理定期修剪,加强其他病虫害的防治,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株。

1. 苗木消毒在起苗和调运过程中,使用10%的硫酸铜溶液或20%的石灰水,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渍苗木,以杀死根部菌丝。

2. 挖沟隔离在病区外围挖1米以上的深沟,防止病害蔓延。

3. 适时轮作病苗圃应休闲或用木本科作物轮作,5-6年后才能继续育苗。

因为芍药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白纹羽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未来,应加强芍药白纹羽病的研究,探索更有效的防治方法,降低病害对芍药产业的危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06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