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桃树采后修剪,是提高桃树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环节
金锄头农业技术库不能忽视桃树采后修剪,桃树本身具有生长旺盛,发枝量强,枝条生长量过大和分枝多的特点。多数果农在采桃后,特别是早、中熟品种,不重视采后修剪,导致徒长枝增多,树冠郁闭,通风透光不良,影响花芽分化,病虫发生严重,造成第二年产量和品质下降。
采后修剪,桃树生长的“点睛之笔”
初结果的树,骨干枝角度小的,要拉枝开张角度。新抽生和生长旺的枝条,长到30厘米左右时,进行摘心。疏除过密枝、细弱枝、下垂枝、病虫为害枝及上部无利用价值的直立枝。对衰弱的老枝组,适当疏剪纤细枝,减少营养消耗,改善树冠光照和通风状况。适当回缩重叠枝、交叉枝及一些衰老的结果枝组。短截结果枝上先端的结果枝段,靠近基部的枝应尽量保留,留作预备枝。疏去上部强旺的枝梢部分,然后在基部扭枝,控制长势,促其结果。
修剪方法,精细到每一枝条
对内膛有改造价值的直立旺枝,选择基部枝,在生长较弱副梢处短截或扭梢别枝,缓和长势,促其结果。对竞争枝可以进行剪伤或扭梢下压,控制生长,使其形成结果枝组。树冠内膛枝少的桃树,将主枝角度尽量拉开,近水平状,增加内膛枝量,也可以环刻,促其萌发新枝,在落叶前对新梢摘心或扭梢,促其成为枝组,增加结果部位。
修剪误区,你犯了哪些?
误区 | 正确做法 |
---|---|
修剪过重 | 根据树势适度修剪,避免刺激发育营养枝过多,影响成花 |
修剪方法不当 | 根据不同枝条的特性,采用合适的修剪方法,如扭梢、短截等 |
不重视采后修剪 | 采桃后立即进行修剪,保证树体通风透光,为育好花创造条件 |
温室桃树进行采后修剪的原因如下:采后修剪是温室桃树控制树体高度和体积的有效方法。为了控制树冠、更新结果枝、提高花芽的质量,温室桃树果实采收后到6月中旬要对果实发育期间抽生的新梢进行适当的疏间、短截、长放等,使其抽生二次梢形成结果枝。轻短截及轻回缩,可以缓和生长势、增加产量,但同时也会造成结果部位的外移。
桃树采后修剪是提高桃树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环节。通过合理的修剪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树体生长,促进花芽分化,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从而实现桃树的高产与优质。
精准修剪,助力果实丰收
在河北邯郸的桃园中,张师傅的桃树种植面积不大,但果实品质上乘。张师傅透露,他的成功秘诀就在于精准的采后修剪。每当果实采摘完毕,他便会立即对桃树进行修剪,疏除病弱枝、过密枝,保持树冠通风透光。经过三年的实践,张师傅的桃树产量逐年上升,果实个头也更大,深受市场欢迎。
适时修剪,预防病虫害
在山东青岛的桃树种植园中,王师傅通过适时修剪,有效预防了病虫害的发生。他强调,采后修剪不仅是为了调整树形,更是为了降低病虫害风险。王师傅每年都会在果实采摘后,对桃树进行彻底的修剪,确保树木健康生长。
在修剪方法上,不同地区的桃农也有各自的技巧。例如,在浙江杭州,一些桃农会在采后修剪时,对结果枝进行短截,以促进新枝生长;而在四川成都,一些桃农则倾向于疏除过多的结果枝,以减轻树木负担。
采后修剪的关键在于时机。一般而言,在果实采摘后的10-15天内进行修剪最为适宜。此时,树木生长旺盛,修剪效果显著。只是,具体的修剪时间还需根据当地气候和桃树生长状况进行调整。
未来展望,持续优化修剪技术
因为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桃树采后修剪技术也将持续优化。未来,有望通过智能化设备,实现精准修剪,进一步提高桃树产量与果实品质。同时,桃农们还需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更多实用的修剪技巧,为桃树的丰收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