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茭白高产种植技术,探讨提高茭白产量与品质的方法
作者:农科行者•更新时间:7小时前•阅读3
浙江黄岩的茭农在茭白种植上,还采用了一种畦沟对换的种植方式,也就是在同一田块种植茭白,每年整地移栽时把上一年茭白田的沟改为畦,把茭白田的畦改为沟。这种方式同样起到了一定的轮作效果,对克服连作障碍具有一定的作用。这种方式结合其它肥水管理措施,在黄岩当地一些田块连续种植茭白近十年,茭白同样没有明显的减产,品质不下降。
茭白高产栽培技术:水旱轮作增产机理
一些茭农对茭白田轮作的作用认识不足,往往采取多年连作,有的甚至移栽一次采收几年,严重影响了茭白的产量和品质。据调查,茭白连作两个生产周期以上,每个周期产量递减10-15%。水旱轮作的增产原理在于改善土壤结构和微生物环境,增加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苗期管理
茭白苗头出苗后晴天气温高于25℃,棚内温度高于32℃时,棚膜两头及时揭开通风降温、防止烧苗,傍晚再盖上,促进茭白生长。
11月上中旬进行育苗。播种前将苗头晒至6~7成干,以缩短、打破茭白休眠期,然后将茭白苗头栽植到秧田。
大棚茭白种植实践案例
桐乡市在2000年开始试种大棚茭白,当年种植面积0.3hm2,通过近10年的实践,技术逐步成熟,增效作用显著,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截至2010年大棚栽培面积超过66.7hm2。了双季茭白夏茭大棚高产栽培技术,以为茭白的大棚设施栽培提供参考。
苗地整地时667m2施腐熟有机肥1500~2000kg或商品有机肥1000kg作基肥,栽植茭白苗头密度32500株,栽植完成进行封闭加温育苗。
1、选择优良品种
步骤 | 具体措施 |
---|---|
种植前准备 | 选择肥力中等的青紫泥田,筑成东西朝向、宽8米的畦。 |
苗期管理 | 适时育苗,培育壮苗,注意通风降温。 |
移植 | 适时移植,合理密植。 |
肥水管理 | 施足基肥,及时追肥,科学管理。 |
病虫害防治 | 综合防治病虫害,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
采收 | 适时采收,保证茭白品质。 |
大棚茭白高产种植技术需要综合考虑品种选择、苗期管理、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茭白的产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病虫害综合防治:预防为主
茭白病虫害防治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通过增施有机肥、磷钾肥,及时剥去黄叶、老叶、病叶,加强通风透光,提高植株抗病虫能力。当田间发生病虫危害时,及时喷施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茭白纹枯病、锈病、茭白瘟病、茭白大螟、二化螟、蚜虫等。适时采收与合理密植
当茭白尖上的白心弯时采收。合理密植,宽窄行栽植,每666.7m2栽植1500丛。分蘖高峰期过后,排水搁田并去除幼弱苗,每丛留粗壮苗20-25株,确保茭白正常生长。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