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白鲳配合饲料,是一种专为淡水白鲳设计的营养均衡饲料
水温 | 投饲率 |
---|---|
16~20 | 0.3~1.0 |
20~24 | 1.1~2.0 |
24~28 | 2.1~4.0 |
28~30 | 4.1~7.0 |
30~33 | 7.1~10.0 |
长江水产研究所张中英等亲鱼或鱼种用:鱼粉10%、大豆饼25%、菜饼和芝麻饼25%、米糠10%、麸皮10%、混合料18%、磷酸氢钙为主的混合盐2%,另加5%的下脚面粉作粘合剂。粗蛋白质含量约30~33%。成鱼用:鱼粉5%、大豆饼20%、菜饼和芝麻饼30%、米糠15%、麸皮8%、混合料20%、磷酸氢钙为主的混合盐2%,另加5%的下脚面粉作粘合剂。粗蛋白质含量约25%。
各种饼粕类饲料,在喂鱼之前都要先行粉碎和浸泡,饲养鱼苗时要磨成浆使用。投喂鱼种时,要磨成粉状或糊状,加一定数量的粘合剂制成面团状,再行投喂。对于甘薯面、玉米面、大麦屑、土面粉等淀粉质饲料,为了提高其消化率和作为粘合剂的粘性,要先经过加热处理,使淀粉糊化,然后再进行投喂。
肉类和鱼品加工的下脚料、生鲜杂鱼等大块的动物性饲料要先剁碎和绞碎,然后加一定数量的粘合剂制成面团状投喂。生鲜动物性饲料一般不要煮熟,喂生的消化率更高,营养成分更丰富。
可用现代先进的加工技术进行大批生产,适应养鱼生产发展的需要。
扩大了饲料来源。其饲料原料包括饼粕类、糠麸类、豆实类、糟渣类、粗饲料及动物性饲料等多种饲料。
淡水白鲳属摄食性鱼类,在主养淡水白鲳的池塘、网箱和流水等集约化养殖中,均采用投喂配合饲料养殖。这也是提高产量,促进生长、缩短养殖周期的重要措施。
淡水白鲳资料
淡水白鲳是锯脂鲤亚科巨脂鲤属的一种,与俗称的食人鱼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鳍条无硬棘,背鳍18-19,臀鳍16-18,腹鳍8,鳔室为二个,后室长于前室,侧线鳞8-29-8,上下颌齿均二行,齿面呈缺刻状尖端突出,牙齿锋利,能咬在水下。
运输和使用
淡水白鲳配合饲料配方实例 尽管人们对淡水白鲳的营养需要尚未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目前正处于试验阶段。但由于淡水白鲳食性杂,对饲料的选择性不强,通过不同单位选择多种饲料配方进行生产实践,均获得较好的养鱼效果。下面介绍几种配方。
尽管淡水白鲳的营养需要尚未确定,但在今后设计配制其配合饲料时也应掌握通用的原则。淡水白鲳配合饲料配方实例。
应选择多种饲料原料相配合,尽量达到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平衡。各种饲料原料营养价值各有所长,互相配合,取长补短,一般比单一饲料的营养价值高。还应适当选用添加剂,改善饲料的营养成分,提高饲料的养鱼效果。
单项饲料的加工
实践证明,用配合饲料养殖具有下列优点:
投饲方式
设计配合饲料在筛选饲料配方时,应谋求最大的经济效益,既应考虑到原料的来源,又要利于贮藏、运输和使用。
饲料为淡水白鲳专用膨化颗粒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 32%,粗脂肪 4.5%,粗纤维 6%,2009年5家渔场共发展白鲳养殖水面3.0hm2。黑光灯工作原理与普通日光灯一样,由镇流器、起动器、灯管组成,只是灯管发出的不是白炽光,是一种对飞虫类有引诱作用的光线。一般淡水白鲳配合颗粒饲料的日投饲率为3%-6%。
营养价值高,适用于精养高产集约化经营。
但是,投饵率是受摄食量限制的,不可能无限增加,如果投饵量超过鱼类的摄食量,将会造成饵料的浪费和养殖成本的提高。据观察超过10~20%的投饵率之后,淡水白鲳就吃不完,因此,他们研究认为投饵率应限制在10%以下,如果水温较低,还可适当降低一点,考虑在自然水域中,淡水白鲳还习以摄食其它饵料,因此他们建议在池塘养殖中把投饵率控制在5—7%将可获得很好的效果,根据各地的养殖经验和试验结果淡水白鲳无论是越冬培育和自然常温养殖,只要水温超过16℃以上,就要保持一定的投饵量,以满足淡水白鲳摄食生长的需要。不同水温下,精养而且主养淡水白鲳的池塘中,其投饵率可参考表2。
投饲频数是日投饲量确定后,一天之中投饲次数及其合理的分配。淡水白鲳属有胃鱼类,其摄食强度大,消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其投喂次数视不同水温和不同的养殖方式有所不同。一般主养塘中,当水温在20℃~26℃之间时,以日投喂2次为宜;高于26℃时投喂次数应为3~4次。网箱养殖应为5~7次。
陈楚星无畏 提要淡水白鲳是一种优良的养殖鱼类。用普通的池塘施肥混养法易使商品鱼肉质变差,影响上市销售作者研制了“宁鲳一号”专用全价配合料。经三年实用试验 -获得了较好的饲养效果 :单位面积净产达到 60O~700 kg.投入产出比 I:1. 9~ 1 l 2、06同料系数为 1.32~ 1.5之间 ,饲养周期为 8j~ 100天 .出池上市率达 90以上{最显著的效果是商品鱼肉质上乘 .产 .对调剂商品鱼市场供应 .增加养殖单位的经营效益都带来了明显的好处 。只是有的地方对淡水鳎采取一般的池塘混养方式 ,以致出现肉质变租 、...
养鱼生产在解决了鱼种和饲料之后,投饲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要达到鱼用饲料高效使用与最大经济效益,不仅要饲料配方合理,营养全面,更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正确有效的投饲技术。
在网箱养殖中一般不宜设置食台,以手撒为好。因为网箱中的淡水白鲳集群性非常强,群体活动激烈,往往会将食台上的饵料搅动落水,沉底而散失,从而损失较大,摄食效果也较差。
淡水白鲳的亲鱼和鱼种适宜于粗蛋白质为30~33%的配合饲料,成鱼适宜于25%的配合饲料。由于淡水白鲳食性广,对粗蛋白水平要求不高,各地可根据当地饲料原料和价格情况,制定廉价、高效、实用的配方。
规格 | 水温 | 投饲率 |
---|---|---|
4~10 | 28~30 | 14.7~11 |
10~20 | 30~31 | 11~9.1 |
20~60 | 31~31.7 | 9.1~7.0 |
60~100 | 31.5~28 | 6.8~4.5 |
100~125 | 31.5~28 | 4.5~3.2 |
125~165 | 25~21 | 3.2~1.4 |
在网箱养殖淡水白鲳时,其投饲率比池塘养殖时的投饲量要大,其主要原因是网箱是缺乏天然饵料的补充。网箱养殖时的投饲率见表3。
人工饲养条件下,可投喂花生麸、豆饼和配合饲料.,学名短盖巨脂鲤,原产南美亚马逊河,为热带和亚热带鱼类。淡水白鲳具有食性杂、生长快、个体大、病害少、易捕捞、肉厚剌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在扩大池塘养殖对象,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方面是一种有价值的鱼类,幼鱼阶段还可作。淡水鲳于19...
淡水鲳为杂食性鱼类,消化系统发达,具有肉食...
训练淡水白鲳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吃食是比较容易的。固定时间投饲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增强投饲效果。投饲时间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水环境的温度。水温低,每天投饲1次,以中午为好;日投饲2次,则选择在9时和15时比较适合,日投饲3次,应在8时,13时和18时为好,每次的间隔时间在5小时左右,网箱养殖淡水白鲳,当8月中旬鱼长至70~80克时,鱼往往会咬破内层网箱,据胡廷尖等研究发现,在8月中旬后,需在网箱中设置一食台,傍晚时增投一次饲料于食台上,能有效地防止网箱被咬的发生。由此可见,投饲技术与淡水白鲳是否咬箱有关。
池塘养殖淡水白鲳,在放养密度较小的情况下,只要天然饵料能起到相当的作用,也可以使用单项饲料。各种单项饲料在喂鱼之前,往往需要进行加工处理。
投饲频数、时间与速度
饲料加工制备的目的是提高饲料的适口性,使鱼喜欢吃或容易吃下去,增加饲料的消化率,提高其营养价值,保持饲料的营养成分,使其下水后不至于很快溶失,使饲料便于运输、贮存和使用。
余来宁等曾在室内用水簇箱做过这方面的试验。当试验水温为26.5+2.4℃时,日投饵量白鲳体重的10.2%时,日生长率为5.7%;而当投饵量下降到占鱼体重的2.3%时,生长率降为2.08%。试验发现,淡水鲳的鱼种养殖阶段,生长率与投饵率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例关系。生长率随投饵的增加而上升。
淡水白鳗对饲料的要求不高,粗蛋白在25%以上即可,各地可根据情况选择花生饼、菜籽饼、糠饼 、酒糟、麦麸,最好混合投喂,也可选用畜禽饲料粪便或全价配合饲料。abandon7格式:DOC一种淡水白鲳养殖方法和养殖网箱热度:.鱼苗阶段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如单孢藻、轮虫、水蚤、 枝角类,鱼种阶段可投喂植物碎屑及人工配合饲料。
必须根据养殖鱼类的营养需要与饲料营养价值,编制营养平衡的饲料配方。配方时, 必须满足鱼类对能量的需求。饲料中蛋白质、脂肪与碳水化合物都是含能量的有机物质,所以鱼用饲料中只要这三种营养素得以满足,能量值一般是容易满足的。重点应放在饲料蛋白质与氨基酸含量与比例上,使之符合营养标准的要求。另外应将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控制在最低范围内,以免其它营养的消化率和饲料总消化率下降。
投饲率即日投饲量占鱼体重的百分比。投饲率的变动视鱼体体质、规格、水温、饲料质量等多种情况有所变动,具体每天的投饲量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在投喂颗粒饲料的同时,如果适当补充青饲料,其投饲率可以相对减少。在四大家鱼为主的池塘中,颗粒饲料可以少投或不投,如果淡水白鲳混养量较少,可以按四大家鱼常规的饲养方法进行,不额外增加饲料投喂。因此,具体投喂量应视各种情况而定。
淡水白鲳属中下层生活的鱼类,一般摄食活动在水体中下层进行。因此配合饲料需制成沉性颗粒饲料才适合淡水白鲳摄食。
上述配方经使用后效果良好,为了提高配合饲料的利用率,可以在投喂配合饲料的同时,断续投喂青菜、瓜皮等部分青饲料,有利于淡水白鲳的快速
精准投饲,提升养殖效率
营养需求,探索与实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