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黄鳝养殖:了解黄鳝习性

黄鳝苗的选择

在黄鳝养殖的起始阶段,苗种的选择至关重要。不仅要挑选无伤、无病、体态匀称的鳝苗,还要关注苗种的健康状态。

黄鳝养殖:了解黄鳝习性

鳝池的建造要考虑地点、形状、大小以及排水系统。理想的位置是避风向阳,水源便捷,便于管理和观察。

2、要深黄大斑鳝

黄鳝的生活能力强,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养殖设备简单,易于饲养管理。肉质鲜美,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养殖前景广阔,那么黄鳝怎么养好?黄鳝人工养殖技术大全。

实验发现,鳝鱼无巢虽吃得多,但运动量大,能量消耗多;有巢则反之,因而最好采取半遮荫式的健康养殖,使鳝鱼吃得多消耗少从而快速增肥,提高养殖效率。鱼的生活习性:黄鳝洞穴性。黄鳝是生活在淡水中的底栖鱼类,要求生活环境相对稳定,喜欢在光线较暗、水温差小、人为干扰少的地方栖息。

3、在水温到十度左右的时候,把它们从池塘里面捞出来放到室内来养,室内的水泥池水深也不要超过五十公分,水的话取室外池塘里面的水来养,黄鳝的数量占水量的二分之一,之前几天需要每天换一次水,之后每三五天的时候换一次,保证室内的温度能够在零上。这种方法适合长成的鳝鱼,方便随时捕捞来卖,比较安全一些。

稻田虽然产量相对较低,由于其生存环境对土壤、水质要求较高,生产的稻米和黄鳝可以成为有机、无公害产品,产出效益好,目前已被多数地区推广实施...

3、如果是在池塘里面养殖的话,新池子还好一些,如果是养了很久的老塘,那么它们的底部很容易有淤泥的堆积,如果淤泥堆积的比较多了之后,里面容易出现很多细菌和寄生虫,让它们逮住机会之后会大量的生长,细菌微生物繁殖太多鳝鱼很容易得感染病,所以需要定期的清理池低多余的淤泥,来保证它们的正常生长。

鳝体表有明显红色带血块状腐烂病灶,为腐皮病。尾部发白呈絮状绒毛,为水霉病。头大体细,甚至呈僵硬状卷曲、颤抖,为体内寄生虫病。肛门红肿发炎突出,为肠炎病。凡带有这类疾病的鳝,挑选时应予剔除。

采用网箱养殖的方式进行黄鳝养殖现在还处在技术发展阶段。控制鱼类性别是提高产量一个有效方法。

养殖期间要经常换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一般一周左右换一次,高温夏季2~3天换一次水。要及时捞出残饵。高温季节,池水可适当加深,可在池内种植水葫芦、水浮莲、绿萍等。同时,在池旁边种瓜搭棚遮阴,供鳝栖息,利于生长。若天气闷热,见黄鳝将头伸出水面,要立即加注新水增氧。

黄鳝是肉食性鱼类,喜欢吃新鲜饵料。刚放养2~3天,可以不必投饵,以后可投喂蚯蚓、螺肉、蚕蛹、小鱼虾、动物内脏等进行驯化,直到定时、定位索饵后就改用来源广、价格低廉、增肉率高的配合饲料。饲料应放在装有塑料纱网的木框内,浮置于水中或固定在一个位置上,每日投喂量为鳝体重的3%~5%。

网箱面积 网长 网宽 网高
20平方米左右 5m 4m 1m

鳝鱼苗放养之前,要用3%~5%盐水浸洗5~10分钟,杀灭寄生虫。在养殖的发病季节定期用生石灰泼洒。如发现离穴独游的黄鳝,应立即捞出隔离治疗。常见的鳝病有赤皮病、水霉病等。治疗方法为:赤皮病每立方米水体用1~1.5克漂白粉溶于水后泼洒2~3次;水霉病可用3%~5%食盐水浸洗3~5分钟。

1、要笼捕苗种

五、鳝病防治

4、在大棚里面过冬,在温度在十五度左右的时候来转移,可以适量的投喂食物,一直到它们不吃为止,注意水的质量。大棚里面的温度会比外面高一些,在中午天气比较好的时候给它们适当的通通风,增加氧气的含量,能够延长它们的成长,增重。

黄鳝生长适温为25℃~30℃,当水温降到12℃以下时,黄鳝开始入穴越冬。此时,要排干池水,只保持池土湿润,并在池上覆盖一层稻草保温,使之安全冬眠。

1、如果是在水里面越冬的话,等到水温到了十度及以下的时候它们就不怎么吃食儿了,去洞穴里面冬眠。那么在帮助它们越冬的时候就需要注意, 池子建成个长方形的,北边高南边低一些,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在北边建一个挡风墙,现在这个时候把水深保持在三四十公分左后,换水的时候也别变了水位,池子里面的土要厚一些,帮助它们能够挖洞住进去过冬,水面不要让它结冰,如果温度低于零度水面结冰的话,要及时的给它们把冰凿碎,这样能够保证它们的供氧,防止它们因为缺氧的原因死亡。在网箱里面的时候,要注意它们不吃食儿后,箱底里面的腐烂水草要清理出来,同时保证里面有水草能够让它们生活。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一些,但是在捕捞的时候有一定的难度,活下来的几率要低一些。

三、饲料投喂

农业养殖: 黄鳝养殖技术全解析,让您爱上养殖

通过培训,您将了解黄鳝养殖技术,掌握黄鳝生长习性,使黄鳝生长更健康、繁殖更快,从而提高产量。提高黄鳝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

那么既然我们想要养殖好黄鳝,有句话说得好: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需要了解黄鳝它的栖息环境以及黄鳝的生活习性,我们才能进一步对黄鳝养殖...

从自然水体中采捕和人工孵化培育的鳝鱼苗都可放养,但要求无病无伤,体质健壮,规格整齐,背侧呈深黄色并带有黑褐色斑点。放养规格为每千克30尾左右,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5~5千克。对放养密度大的鳝池可搭配放-一些泥鳅,泥鳅上窜下跳,可防止黄鳝因密度大而相互缠绕,并可减少疾病。

黄鳝喜欢穴居生活,池底要铺30~50厘米肥泥,并在泥中掺和一些秸秆和猪、牛圈肥,增加有机质,并投以石块、碎砖等,使软硬适度,人工造成穴居的环境条件。

池底和15厘米深的水位处各设33厘米左右口径的排水管,池项和水位之间安装2根口径33厘米左右的排水管,调节水位和水质。各进排水管用塑料网布包扎好。池内水深不要超过15厘米,以利黄鳝头伸出洞外觅食和呼吸。

黄鳝苗种有人工繁育和自然捕获两种来源。人工繁育苗质量稳定,但目前极少,难以满足人工养殖的需要。自然水域中捕获黄鳝的方法主要有笼捕、电捕、针钓、药捕、针叉和徒手捕捉等,其中只有笼捕苗种成活率高,而另外几种方式所得苗种成活率低。

现有打着"人工繁殖"、"特大鳝"、"泰国鳝"、"日本鳝"等等苗种炒卖者,实为收集的天然野生苗,同时因其暂养时间长和贩运环节多,操作不当,病伤严重,养殖死亡率在90%一100%,购苗种者应慎重考查,切勿轻信上当。

32中国水产2007年第3期 责任编辑 刘学迅 健康养殖淡水篇 黄鳝养殖技术之一 为促进网箱养鳝业健康高效发展,笔者按照规格化的要求,以维护养鳝水域生态平衡为基本出发点,对目前网箱养鳝业从场地选择,环境营造到种苗挑选,饲养管理,水质调控,疾病预防等方面

以口中常伴有针眼、头部皮肤擦伤、腹部皮肤磨伤、身体有针叉眼等常见。腹部磨伤,如果腹部不朝上较难发现,应注意检查。如将黄鳝倒入3%一5%的食盐水中,受伤个体会立即窜跳起来,这类鳝也在淘汰之列。

这种鳝个体肥壮,体色深黄,背部和两侧分布不规则褐黑色大斑,大斑从体前端至后端在背部和两侧联接成数条斑线,性情温驯,生长速度快,适合人工作养殖。土红大斑鳝也是优质鳝种,但数量少。浅黄和青灰色的细斑鳝生长速度慢,只适宜暂养获得季节差价。

这样才能让鳝鱼有充足的食欲,而且可以缩短养殖周期,提高产量和效益。用来销售当然是不错的,好不好养在于细节,循序渐进,步步为营,摸索掌握技术...

鳝池宜选择避风向阳、水源方便的地方,最好靠近住宅。池的大小以2~10平方米为宜。池形有长方形、方形、圆形等,可因地制宜。水层以上池壁与池埂应保持距离25厘米以上,并且池壁上半部分要略向池内倾斜,防止黄鳝逃逸。

鳝池四周内壁和底部用砖石砌成,并用水泥砂浆勾缝,防止黄鳝从缝隙中溜出。

2、第二种方法就是把池子里面的水慢慢排出来,池子底下的土要保证湿润,固定下来之后就不要随便的给它们翻动了,在泥土上面放些稻草之类的保暖物质,下面留出缝隙,起到保暖透气的作用。这种方法投入的成本比较低一些,也比较方便,能够存活的也比较多,但是需要平时多注意观察留意,捉捕的时候难一些,如果是幼苗的话过冬比较合适。

四、水质管理

了解了以上鳝鱼的习性,我们来看下鳝鱼如何养殖和人工养殖鳝鱼的技术措施。如冬季对鱼池覆盖塑料薄膜大棚或采用其他增温、保温措施,保持适宜的水温,鳝鱼可全年摄食生长,从而大大缩短暂养期,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和效益。

2、第二点就是在网箱里面养殖的时候,里面的植物太少或者是根本没有,这样对于它们的生长也非常不利,植物能够帮助它们调节水的质量和水的温度、对于它们的洞穴也有影响,没有植物它们就不容易适应,有一个好的环境养殖才不容易造成损失。


黄鳝养殖:了解黄鳝习性,掌握养殖技术,提高产量与品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初步框架,而黄鳝养殖:案例解析,技术升级,未来可期。则将帮助我们深入挖掘细节与内涵。

黄鳝养殖:了解黄鳝习性

黄鳝是一种底栖鱼类,喜欢在光线较暗、水温差小、人为干扰少的环境中生活。它们偏好栖息在松软且富含腐殖质的浅水淤泥中,离地面约30厘米处营居。了解这些习性对于创建适宜的生长环境至关重要。

在黄鳝养殖过程中,疾病防治是关键。常见的鳝病包括腐皮病、水霉病和体内寄生虫病等。预防和治疗措施包括定期使用生石灰泼洒,以及用漂白粉或食盐水浸洗黄鳝。发现病鳝时,应立即隔离治疗。

因为人们对黄鳝肉质的喜爱,黄鳝养殖市场前景广阔。通过不断优化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率,黄鳝养殖有望成为一项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产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05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