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花卉

锦葵与蜀葵:两种植物

在我国的农业领域中,锦葵与蜀葵这两种植物因其相似的形态而常被混淆。尽管它们有着相同的科属背景,却各自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两位植物界的“孪生兄弟”的神秘面纱。

锦葵与蜀葵:两种植物

科属区别

植物名称 所属科属
锦葵 锦葵科锦葵属
蜀葵 锦葵科蜀葵属

锦葵与蜀葵的关系就像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虽然有着相同的科属背景,但却生长在不同的地方,花期也不尽相同。蜀葵的叶片相较于锦葵更大,叶柄也更长。锦葵的叶片两面无毛或仅脉上疏被短糙伏毛,而蜀葵两面都有毛,上面疏被星状柔毛,粗糙,下面被星状长硬毛或绒毛。

株型不同

蜀葵作为高大的二年生直立草本,可高达两米,茎部和枝条上布满细小且密集的刺毛。而锦葵则显得矮小许多,仅有50-90厘米,分枝繁多,且表面的粗毛分布较少。这种株型的差异,使得它们在园林景观中有着不同的应用价值。

蜀葵的种植方法

  1. 浇水:蜀葵幼苗长出2至3片真叶时,应移植一次,加大株行距,移植后应适时浇水。
  2. 施肥:蜀葵幼苗生长期应注意施肥、除划、松土,以使植株生长健壮。
  3. 断根:为使植株低矮,防止倒伏,可于6月在植株周围用锄作圆锥形下切断根,每2~3周断根一次,然后立即浇水养护。
  4. 采收:蜀葵果实黄熟时应立即采收,以免种子散落。

蜀葵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 危害 防治方法
蜀葵锈病 多年生老株蜀葵易发生锈病,感病植株叶片变黄或枯死 春季或夏季喷施波尔多液或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
红蜘蛛 蜀葵在生长期间有红蜘蛛为害 用1.8%阿维菌素乳油7000至90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
棉大卷叶螟 蜀葵有时还有棉大卷叶螟危害叶片 发生时可喷施含量为16000IU/毫克的Bt可湿性粉剂500至700倍液
白斑病 蜀葵白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蜀葵叶面着生有褐色的小斑点 及时将病叶摘除,注意枝茎的密度,使植株保持通风透光
  • 小便淋痛:和蜀葵根清洗、锉细,加水煎开几次,服之极效。
  • 小便尿血:用蜀葵茎研累,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 肠胃生痈:用单叶红蜀葵根、白芷各一两,白枯矾、白芍药各五钱,共研为末,加溶化了的黄蜡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 诸疮肿痛:用蜀葵根去黑皮,捣烂,加水调稠贴患处。
  • 二便不通:用蜀葵花一两,捣烂,加麝香半钱,水一大碗煎服。
  • 妇女带下:用蜀葵花一两,阴干为末,每服一小匙,空心服,温酒送下。
  • 酒赤鼻:用蜀葵花研末,加猪油调匀,晚上敷涂,白天洗去。
  • 痈肿不穿头:用蜀葵子为末,水调敷患处,即穿。

观赏价值

如果你想要送花给你的爱人或女朋友来赞美她温和的个性、贤妻良母,可以考虑一下送代表着温和花语的红蜀葵。红蜀葵颜色鲜艳,给人清新的感觉,非常受人喜欢。红蜀葵特别适合种植在院落、路侧、场地布置花境的好环境。而且还可组成繁华似锦的绿篱、花墙,美化园林环境。给绿篱、花墙的主人带来一种温和的感觉。

蜀葵根具有清热、解毒、排脓、利尿的作用,可用于肠炎、痢疾、尿道感染、小便赤痛、子宫颈炎、白带等。蜀葵子具有利尿通淋的作用,可用于尿路结石、小便不利、水肿等。蜀葵花具有通利大小便、解毒散结的作用,可用于大小便不利、梅核气、解河豚毒等。蜀葵花、叶外用可治痈肿疮疡、烧烫伤。

一、植物科属解析:锦葵与蜀葵的家族之谜

锦葵和蜀葵,虽名为同科,实则各有千秋。锦葵,隶属于锦葵科锦葵属,而蜀葵则归属于锦葵科蜀葵属。它们如同亲缘相近的兄弟,共享着科属的血脉,却因品种差异,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

锦葵与蜀葵:两种植物

二、园艺新宠:蜀葵的美学价值与应用场景

蜀葵,以其独特的花色和形态,成为了园艺界的新宠。红蜀葵,象征着温和与贤淑,是表达爱意的佳选。在院落、路侧、花境等场合,蜀葵都能展现出它独特的魅力。

蜀葵不仅可供观赏,还可组成绿篱、花墙,为园林环境增添一抹亮色。矮生品种蜀葵,更是适合盆栽,陈列于门前,为家居生活带来生机。

  • 浇水:幼苗期需保持土壤湿润,开花期适当增加浇水,以促进花期延长。
  • 施肥:生长期注意施肥,叶腋形成花芽后,需追施磷钾肥。
  • 断根:为防止倒伏,可在6月进行断根处理,每2-3周一次。
  • 采收:果实黄熟时及时采收,花期结束后剪去地上部分,等待新芽生长。

蜀葵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锈病、红蜘蛛、棉大卷叶螟、白斑病等病虫害。

  • 锈病:春季或夏季喷施波尔多液或进行种子消毒。
  • 红蜘蛛:使用阿维菌素乳油或哒螨灵乳油喷雾防治。
  • 棉大卷叶螟:喷施Bt可湿性粉剂或灭幼脲悬浮剂。
  • 白斑病:及时摘除病叶,保持通风透光,喷施百菌清或多菌灵。

蜀葵不仅具有观赏价值,其药用价值也备受推崇。蜀葵根、茎、花、叶皆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解毒散结等功效。

在传统中医中,蜀葵被用于治疗小便淋痛、尿血、肠胃生痈、疮肿痛等症。现代医学也对其药用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的交融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05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