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貂腹泻病因复杂,需综合分析防治
序号 | 病因 | 症状 | 预防措施 | 治疗方法 |
---|---|---|---|---|
1 | 细小病毒性肠炎 | 高热、呕吐、迅速消瘦和脱水,排粉红色或灰白稀便 | 隔离饲养、加强消毒、定期疫苗接种 | 扑杀,环境消毒,进行被动免疫接种 |
2 | 冠状病毒性肠炎 | 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呕吐、腹泻、口渴、饮水量增加,排灰白色、绿色乃至粉黄色黏液状稀便 | 隔离饲养、加强消毒、定期疫苗接种 | 抗生素控制细菌继发感染、防止脱水可口服补液盐 |
3 | 细菌性肠炎 | 食欲下降或废绝、消瘦、活动减少、持续性腹泻 | 加强饲料管理、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制度 | 抗生素疗法、口服补液盐、中药疗法 |
4 | 仔貂消化不良 | 排黄色粪便,消化不完全的稀便,呈灰黄色,含有气泡,肛门被稀便污染 | 提高饲料质量、保持环境卫生 | 通过母貂乳汁给药方式治疗 |
5 | 氧化酸败脂肪所致肠炎 | 食欲不振、剩食、精神萎靡、口渴、腹泻、排灰白色黏液状稀便 | 定期更换饲料、合理搭配饲料、加强饲料管理 | 更换饲料,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 |
近期,不少貂场和养貂户反映水貂因腹泻死亡率较高,严重影响经济效益。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入调查,并结合生产实际做出如下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1.提供优质全价饲料。饲养上要把好饲料原料关。水貂饲料中动物性饲料占的比例较大,动物性饲料容易氧化腐败变质,一定要冷冻保存。各种原料取多少用多少,不可常温存放,对含脂肪多的冷冻鸡架、鸭架,配制饲料时要严格控制比例,并且适当增加维生素E的用量,不喂腐败变质的饲料。要按不同饲养时期进行科学配比饲料,满足水貂对蛋白质、脂肪、能量、维生素需要,提高其抗病力。调制饲料时各种原料要熟制、熟透,切断病原侵入途径。
2.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制度。凡新引进的种貂,都应隔离饲养两周以上或经过必要的检疫,确认健康无病方可进场混群;各种饲料、物品,应从非疫区购入;严禁其他动物进入养殖场或混养在一个场内,以防相互传染;养殖场各出入口,应设消毒槽,以防带入传染病菌和病毒;死貂和剖检场地要严格消毒;病死貂经检查后要深埋1米以下或焚烧处理。
3.搞好卫生消毒工作。定期清洗饮食用具和清理粪便,清理的粪便要堆积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对金属笼网可用酒精喷灯火焰消毒,饮水器、食槽用开水冲洗、再用新洁尔灭消毒;保持貂棚干净通风,尽量减少其应激反应;饲料加工用具每次用完都要彻底冲洗、刷净,并定期消毒。
4.按时进行预防接种。预防细小病毒肠炎的发生,免疫接种是最有效的途径,目前我国制造的细小病毒疫苗免疫期为6个月,幼貂断奶后30天、种貂配种前40天各接种一次,可得到有效保护。
5.加强饲养管理。饲养水貂时,要注意饲养密度适中,饲料要新鲜,防止饲料变质,合理搭配饲料,控制饲料中脂肪的比例,定期进行环境消毒,保持养殖场清洁卫生,减少应激反应,提高水貂的抗病能力。
水貂腹泻病因复杂,防治措施需综合分析,既要加强饲养管理,又要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制度,还要按时进行预防接种,才能有效降低水貂腹泻的发生率,提高水貂养殖的经济效益。
水貂腹泻成为众多养殖户头痛的难题。近日,我们深入一貂场,探索这一问题的症结,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病因剖析
貂场的小张告诉我们,水貂腹泻主要病因有四:细小病毒感染、冠状病毒感染、细菌性感染以及仔貂消化不良。
具体细小病毒性肠炎会导致病貂呈现高热、呕吐,迅速消瘦和脱水,而冠状病毒性肠炎则表现为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呕吐、腹泻等症状。
细菌性感染往往由大肠杆菌引起,症状包括食欲下降、消瘦、持续性腹泻等。至于仔貂消化不良,则多因吃了不佳的乳汁或潮湿不洁的环境所致。
二、预防策略
- 加强疫苗接种:对貂场内的貂进行定期疫苗接种,预防细小病毒和冠状病毒感染。
- 严格控制饲料:确保饲料新鲜、安全,避免添加含脂肪过多的饲料,防止氧化酸败。
- 改善饲养环境:保持貂棚干净、通风,定期清洁和消毒饲养用具。
- 加强仔貂护理:对仔貂加强护理,注意保暖,防止消化不良的发生。
三、治疗措施
一旦发生腹泻,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 隔离病貂:将病貂隔离于清洁、通风的地方,防止交叉感染。
- 对症治疗:根据病因,采用相应药物治疗。如细小病毒性肠炎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冠状病毒性肠炎可使用抗生素等。
- 补充营养:为病貂提供营养丰富的饲料,增强其体质。
- 对病貂进行隔离治疗,同时加强防疫措施。
- 对貂棚进行彻底消毒,切断传播途径。
- 对貂群进行疫苗接种,增强其免疫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貂场的腹泻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生产效益逐步恢复。
水貂腹泻问题不容忽视,养殖户应加强防范意识,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确保水貂健康养殖,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