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黄瓜育种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日前,由我国数名工程院院士组成的专家组在瓦房店地区对新一代温室黄瓜新品种进行了现场考察,认为“中农26号”是黄瓜育种领域的里程碑。这一成果不仅展示了我国黄瓜育种技术的卓越,更彰显了我国农业科研的实力。
“人生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为了更好从事农业科研工作,我需要到更广阔的平台上去学习工作,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张圣平院士这样说道。
黄瓜育种的历史与传承
黄瓜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几代黄瓜育种专家为此付出了巨大心血。如今,我们要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把黄瓜育种做到世界领先水平。
张圣平和他的团队针对生产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研究方向,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上做出了突破。他们首次完成了15个黄瓜品质性状和6个抗病性状在染色体上的遗传定位,率先开发出紧密连锁的基因组SSR和Indel标记36个,用于抗病和品质分子育种,平均准确率达到92.3%,提高选择效率5倍以上,缩短育种周期2至3年。
近几年,不少跨国公司开始进军国内黄瓜市场,一些地方开始使用国外引进的黄瓜品种,这给黄瓜育种研究和推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只是,射线处理和航天育种等先进方法的应用,使得我国的黄瓜育种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目前,由中国航天育种上海试验基地进行的太空黄瓜的种植试验已获得成功。
研究方面 | 进展 |
---|---|
黄瓜生产现状 | 黄瓜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居世界第一。 |
种质资源 | 收集和保存了大量黄瓜种质资源,为育种提供了丰富的基础。 |
抗病育种 | 成功培育出抗病性强、产量高的新品种。 |
抗逆育种 | 培育出耐旱、耐寒、耐盐碱等新品种。 |
生物技术 | 成功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提高了育种效率。 |
从黄瓜生产现状、种质资源、抗病育种、抗逆育种、生物技术等方面综述了我国黄瓜育种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相关研究的发展方向。
南京农业大学陈劲枫团队以远缘杂交和细胞工程技术为主要手段,广泛开展黄瓜育种的系列研究,并于2013年首次在国际上成功实现甜瓜属栽培与野生酸黄瓜的种间杂交,创制了遗传稳定的异源四倍体新物种及异源三倍体新物种。
黄瓜作为我国的主要蔬菜作物,其育种研究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科技的进步和育种技术的创新,我国黄瓜育种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张圣平和他的团队将继续努力,为我国黄瓜育种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国黄瓜育种技术站在世界之巅。
张圣平于2002年进入中国农业科学院,至今仍记得当年面试时的场景。面对课题负责人的提问,他毫不犹豫地回答:“不怕!”此后的十几年里,他践行承诺,从未言苦。
我国黄瓜种植面积和产量都稳居世界第一。在育种创新方面,我国打造了具有先进水平的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和商业化育种体系,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
他们还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培育出第三代中农系列优质多抗黄瓜新品种,实现了品种的更新换代。这些新品种在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