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小鸵鸟成活率低,需采取有效措施提高

雏鸵鸟,那毛茸茸的小家伙,虽然可爱,但成活率却成了鸵鸟养殖业的一大挑战。如何在这场生存竞赛中为它们赢得一席之地?

小鸵鸟成活率低,需采取有效措施提高

一、科学设计育雏场舍

育雏场舍的设计直接关系到雏鸵鸟的健康成长。我们需要确保以下几点:

  • 地面铺设陶地板砖,具有吸湿、防潮、隔热性能,保持地面干爽,减少“内脏低热症”的发生。
  • 运动场设计合理,有利于雏鸟锻炼腿力,减少腿部畸形。
  • 地面和墙壁每天进行消毒,防止疾病传播。

二、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消毒是预防疾病的关键。以下消毒措施需严格执行:

  • 雏鸵鸟出壳后进行脐部消毒,预防脐炎。
  • 饲养人员进入饲养场前需消毒双手、换鞋、更衣。
  • 育雏舍和给饲棚的地面、墙壁每天消毒。

三、合理调控光照

光照对雏鸵鸟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以下光照调控建议供参考:

  • 6周龄以下的雏鸵鸟夜间需照明,使用100瓦白炽灯。
  • 2月龄后,如果雏鸵鸟发育正常,夜晚可不开照明灯。

四、优化饲养方法

  • 饲料要少喂勤添,特别是高温潮湿季节。
  • 雏鸵鸟喜吃青绿饲料,可往精料中拌入青料。
  • 2月龄以下的雏鸵鸟可饲用苦荬菜、小白菜等。

五、疾病防治要仔细

  • 细心观察雏鸵鸟的活动情况、精神状况、饮食和粪尿情况。
  • 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使疫病尽快得到控制。
  • 病雏得到及时治疗。
措施 效果
科学设计育雏场舍 提高雏鸵鸟成活率,减少疾病发生
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预防疾病传播,降低死亡率
合理调控光照 促进雏鸵鸟生长发育
优化饲养方法 提高雏鸵鸟采食量,增强体质
疾病防治要仔细 降低疾病发生率,提高成活率

提高小鸵鸟成活率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综合考虑。只有做到科学管理、精心呵护,才能让这些可爱的小生命茁壮成长。

雏鸵鸟从出生到3月龄,这段时间内,它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建立,极易受到疾病的侵袭。因此,执行严格的消毒制度至关重要。青料清洗后,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饲喂用的水盘、料盘要定期轮换清洗并消毒。粪便要及时清扫,饲养舍和给饲棚每天都要进行彻底清扫和消毒。这样的措施,能有效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

小鸵鸟成活率低,需采取有效措施提高

为了保证6周龄以下的雏鸵鸟在夜间也能活跃采食,我们使用了100瓦的白炽灯进行照明。2月龄后的雏鸵鸟,如果发育正常,夜晚可以不开照明灯。适宜的光照不仅有助于雏鸵鸟的生长发育,还能提高它们的采食量。

三、铺设陶地板砖,提升舒适度

育雏舍和给饲棚的地面都铺设了陶地板砖,这种材料具有优良的吸湿、防潮、隔热性能,能保持地面干爽,避免雏鸵鸟患上“内脏低热症”。同时,陶地板砖的防滑特性也有助于减少雏鸵鸟因滑跌造成的腿部畸形。

在饲养过程中,我们采取“少喂勤添”的原则,特别是在高温潮湿季节,更要勤添换饲料。雏鸵鸟喜吃青绿饲料,我们通常将青料拌入精料中,以增加它们的采食量。同时,要注意选择适合的青料,避免引起消化不良。

雏鸵鸟对新城疫等疾病具有较高的易感性。在日常饲养管理中,我们要细心观察雏鸵鸟的活动情况、精神状况、饮食和粪便,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疾病得到及时控制。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养殖场的雏鸵鸟成活率已经稳定在75%以上。这些经验的积累,为我们进一步提高小鸵鸟的成活率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未来的养殖过程中,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实践,为鸵鸟养殖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03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