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葵炭疽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茎蔓和果实
主要危害蒴果。蒴果染病,果面呈污褐色至黑褐色,有的干缩下陷,斑面出现针头大的小黑点或朱红色小点病征。
炭疽病是柚树一种真菌性病害,在树势衰弱的蜜柚园内普遍发生,主要危害叶片、枝梢和果实,引起落叶、枯枝与落果。溃疡病是柚树唯一的细菌性病害...
这些就是黄秋葵炭疽病的防治技巧,大家学会了吗?如果还想了解更多,可以到农村创业--黄秋葵频道,查看更多关于黄秋葵的信息。
防治方法
7月下旬是属三伏天中的中伏,日平均气温都在25℃-30℃以上,高温天气,有的地方干旱,有的地方雨水多雨后又高温,高温高湿非常利于病害的爆发,在高温天气如炭疽病、霜霉病、溃疡病、疫病、病毒病、软腐病都开始进入爆发盛期,并且日灼现象造成的损害也非常严重,虫害减产,病害严重甚至导致绝收!
方法 | 描述 |
---|---|
播前种子处理 | 用种子重量0.3%的50%退菌特,或80%炭疽福美,或4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粉拌种,密封5—7天后播种。 |
合理密植 | 改善株间通透性;适当增施磷钾肥,避免氮肥过施偏施;勿浇水过度,雨后及时清沟排渍降湿。 |
及早喷药控病 | 以保护蒴果为重点,于幼小蒴果出现、病害发生前,喷施80%炭疽福美800倍液,或25%炭特灵600倍液,或50%施保功1000倍液,或70%托布津+75%百菌清1000—1500倍液,2—3次,隔10天左右1次,交替施用,喷匀喷足。 |
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木槿刺盘孢菌。病菌以菌丝体和分孢盘在病株上和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越冬,种子也可以带菌。病菌以分生孢子作为初侵与再侵接种体,通过风雨传播侵染致病。温暖潮湿的天气或株间郁闭、通透性不良的植地环境有利于发病;氮肥施用过多易发病。
黄秋葵炭疽病的防治技巧,对于保障黄秋葵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通过以上方法,我们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炭疽病的发生,让黄秋葵在田间地头焕发出勃勃生机。
黄秋葵炭疽病:了解与防治
在黄秋葵的种植过程中,炭疽病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种病害不仅会影响到黄秋葵的产量,还会影响其品质。以下,我们将深入探讨黄秋葵炭疽病的危害、症状及其防治策略。
在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处理。可以使用50%退菌特、80%炭疽福美或4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粉拌种,密封5-7天后进行播种。
注意田间清洁,及时收集并烧毁病残物,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再者,合理密植,改善株间通透性,有助于降低病害的发生率。适当增施磷钾肥,避免氮肥过施偏施,同时注意控制浇水,防止土壤过湿。
在某地的黄秋葵种植区,由于连续降雨,炭疽病爆发严重。当地种植户在农业技术部门的指导下,采取了以下措施:对种子进行了严格的消毒处理;及时清理田间病残物;再者,调整了施肥和灌溉策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地区的黄秋葵炭疽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未来展望:综合防治,确保黄秋葵健康生长
面对黄秋葵炭疽病这一挑战,我们需要采取综合防治的策略。除了上述提到的措施外,还应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株,以及推广抗病品种。通过这些综合措施,我们可以确保黄秋葵的健康生长,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