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苣越夏栽培面临高温干旱,需堵淡增收
近年来,东台市城郊菜农在春大棚瓜果蔬菜清园后,巧妙地利用遮阳网覆盖栽培夏莴苣,成功实现了莴苣堵淡增收,亩产高达2000~2300公斤。这一创新栽培技术,为我国莴苣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培育壮苗,筑牢基础
莴苣喜冷凉气候,不耐高温。因此,培育壮苗是莴苣越夏栽培的关键。选择耐热性强、对日照反应迟钝、不易抽薹的品种,如耐热二白皮等。6月下旬播种育苗,苗床选在地势高燥、土壤肥沃的地方。播前浸种24小时,捞出清洗后用纱布包好置于冰箱中,经过-5~-3℃处理24小时,将种子放到室内阴凉处,经3~5天80%种子露白即可播种。出苗后撤去地表遮阳网并撒干细土稳苗。棚架上遮阳网晴天上午8时后盖、下午5时后揭去,阴天不盖,雨天及时盖遮阳网和农膜,苗有2片真叶后逐步减少覆盖时间。苗期注意防治地下害虫与蜗牛。
合理密植,提高产量
7月中下旬,莴苣有4~5片真叶展开后,选傍晚或阴天带土移栽,行距33厘米、株距30厘米。注意大小苗分级移栽,栽后浇足活棵水,大棚架上覆盖遮阳网。遮阳网在光照强、温度高、下暴雨时要覆盖,清晨、傍晚、连阴天、温度不高、光照不强时要揭开。
科学施肥,促进生长
莴苣缺肥易先期抽薹,应施足基肥。每亩施腐熟人畜粪2500~3000公斤或腐熟鸡粪1000公斤、45%三元复合肥25~30公斤,耕翻整地做畦。活棵后施1~2次稀粪肥。肉质茎开始膨大时,结合浇水每亩冲施15~20公斤尿素。
适时化控,防止旺长
莴苣苗有3~4片真叶时,喷施350毫克/升矮壮素或75毫克/升多效唑溶液防旺长;莲座期后根据长势再喷1~2次150毫克/升多效唑或350毫克/升矮壮素溶液,抑制过早抽薹,使肉质茎变粗。
防病治虫,确保丰收
主要病害是霜霉病和病毒病,可用72%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加病毒必克3.95%三氮唑核苷·铜·烷醇·锌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发现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
案例分析:羌脆李-早春莴笋-越夏番茄果蔬一体化高效栽培模式
项目 | 具体数据 |
---|---|
单位面积产量 | 提高20% |
亩产值 | 增加30% |
经济效益 | 显著提升 |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可以看出,莴苣越夏栽培技术堵淡增收已成为莴苣产业发展的关键。广大农民朋友应积极学习、实践莴苣越夏栽培技术,为我国莴苣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东台莴苣,夏日里的绿色希望
品种选择与育苗
病虫害防治
遮阳网的巧妙运用
未来展望
莴苣的夏日栽培,不仅为东台市城郊的菜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更为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因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验的积累,莴苣的夏日栽培有望在更多地区推广,为更多农民带来希望与收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