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暖式大棚黄瓜霜霉病,一种常见病害
一、黄瓜霜霉病的挑战
黄瓜,作为我国重要的蔬菜品种,在大棚种植中尤为受欢迎。只是,冬暖式大棚黄瓜在生长过程中,常受到一种名为霜霉病的病害侵袭。这种病害不仅影响黄瓜的外观,更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黄瓜减产,给种植户带来经济损失。
冬暖式大棚黄瓜霜霉病主要表现为叶片发黄,病斑出现,背面产生紫褐色霉层。这些症状在黄瓜幼苗期和成株期都可能发生,尤其在湿度较高、温度适宜的条件下,霜霉病会迅速蔓延。
1. 选用抗病品种
津春3号、长春密刺等品种对霜霉病具有较强的抵抗力,是冬暖式大棚黄瓜种植的理想选择。
2. 生态防治
时间 | 温度 | 湿度 | 措施 |
---|---|---|---|
日出后 | 20~30℃ | 60~70% | 放风排湿,提温至30℃ |
下午 | 20~25℃ | 60% | 降低湿度,单因子控制病害 |
日落后 | 15~20℃ | 85% | 保温,防止湿度过高 |
子夜至日出前 | 10~13℃ | 90%以上 | 控制湿度,降低黄瓜植株呼吸消耗 |
使用25%瑞毒霉800倍液、40%乙磷铝250倍液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每5~7天喷一次,连喷2~3次。
合理浇水,避免阴天浇水,浇水后立即闭棚升温;高温闷棚,使棚温升高到45℃,持续2小时,杀死病原菌。
冬暖式大棚黄瓜霜霉病是一种常见病害,对黄瓜生长造成很大影响。通过选用抗病品种、生态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措施,可以有效控制黄瓜霜霉病的发生,确保黄瓜产量和品质。
在大棚黄瓜的种植过程中,生态防治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种方法的核心在于通过调节棚内的温度与湿度,打造一个不利于霜霉病菌繁衍却有利于黄瓜正常生长的环境。
②下午时段,棚内温度应维持在20至25摄氏度,这样的温度有助于植株运输和转化有机质。只是,这个温度区间对病菌的萌发和侵染来说却是理想的,因此此时需要将湿度控制在60%左右,通过单因子控制来抑制病害的发生。
①日出后,应迅速将棚温提升至20至30摄氏度,一旦温度超过30摄氏度,便开始放风排湿。当相对湿度降至60至70%时,再将温度提升至30摄氏度,以满足黄瓜光合作用的需求,同时阻止病菌的侵染,控制病害的发生。
四、综合防治方法的应用
④子夜后至日出前,因为温度下降,棚内湿度会逐渐升高。当湿度超过90%时,应使用10至13摄氏度的棚温来控制病害,同时降低黄瓜植株的呼吸消耗。通过放风排湿,限制黄瓜叶面保持水膜,减少水滴时间。若日平均最低温度在13摄氏度以上,则可整夜放风。
六、未来展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