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水稻—黑木耳套作技术:一种提高土地利用率

选择耐温菌种:在高温季节,琥珀褐木耳的子实体依然能够正常生长。因此,我们可以选择它作为生产用菌种,在水稻蔸间进行套作,这样更容易获得成功。

水稻—黑木耳套作技术:一种提高土地利用率

水稻与黑木耳套作技术

子实体的采收:当耳片边缘变软,肉质肥厚,耳根收缩或背面产生白色孢子粉时,说明耳片已近成熟或已经成熟,不论大小都应及时排水及早采收,否则会烂耳、流耳,影响下茬出耳,造成减产。

温度:黑木耳是中温型食用菌落,菌丝在正负30℃的环境中都不会死亡,但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2~28℃;子实体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28℃。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抑制黑木耳的生长。

《中国农技推广》$$% 年第 & 期水稻—木耳间套作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粮经高效栽培模式之一,在一丘田里一季同时收获水稻和木耳,充分利用了土地、温、光、水、气资源,实现了亩稻田一季收粮千斤以上、木耳收入万元以上,这种栽培模式在本县被称为“稻耳万千工程”。通过几年较大面积的示范推广,深受干部群众赞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栽培技术的生物学原理稻田套种木耳是利用水稻生长的中后期遮荫度高、湿度大、氧气量足等特殊的小气候而进行的一种高效立体农业模式,这种模式栽培数量大,不但不影响水稻生长发育,而且还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

6月中旬和9月中旬在稻蔸间套作黑木耳,此时稻坂的土温和稻蔸间的温、湿度、光照与木耳的生理要求相宜。

水稻生长季节套作黑木耳,水稻田的小气候能够较好地满足木耳子实体生长发育的需要,使黑木耳产量提高1~2倍,每亩产量可达250kg。

1.菌种与稻田的选择。①选择耐温菌种;②选择经耕作整平后易沉淀,经“烤田”后易板结成稻坂的田块。在稻田周围开挖排水沟,灌水深1.6~3.3cm,以备菌棒套作。

2.套放时间。每年4月中旬制作袋料,灭菌后经40~50天菌丝萌发。当菌丝缠绕,整袋呈绒白色,在袋料上方有条形出耳孔,即可进行套作放置。早稻田在6月15日前后,晚稻田在9月15日前后,在蔸间套放已经准备好的菌棒,按大小逐个放置。

湿度:菌丝发育的适宜湿度为60%~75%。湿度过大会造成透气不良,氧气不足,影响菌丝发育;湿度太小,菌丝干枯,停止生长。子实体生长期间,不仅袋料应有足够的水分,空气湿度也应达到90%以上。木耳生长时,即使终日雨淋,对子实体生长也无影响。

光照:光照可提高基质的温度,使菌丝在基质中快速生长,并能使黑木耳增强色泽,减少病害,生长茁壮。

案例分析

地区 实施时间 产量 效益
淳安县 2013年 水稻35公斤以上,木耳每亩产量250kg 亩稻田一季收粮千斤以上,木耳收入万元以上
广西兴安县 2008年开始 稻谷650kg,木耳收益2万~3万元 实现钱粮双丰收

以上案例来源于淳安县和广西兴安县的实施情况,可以看出,水稻—黑木耳套作技术在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显著成效。


先了水稻—黑木耳套作技术:一种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水稻与黑木耳共生共荣的种植模式。,再展开水稻-黑木耳套作:高效共生种植新典范的话题。

一、稻耳万千工程: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淳安县的“稻耳万千工程”展示了水稻-黑木耳套作模式的强大潜力。一亩稻田不仅产出千斤以上粮食,还能带来万元以上木耳收入。这一创新模式在提升土地产出率的同时,也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水稻—黑木耳套作技术:一种提高土地利用率

五、未来展望:稻耳套作模式的应用前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02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