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虾蟹共养是一种将虾和蟹在同一池塘中养殖的生态养殖模式

水产是“菜篮子”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水产年总产量超过5000万吨。在继续抓好防疫的同时,各地分区分类施策,水产养殖复工复产按下加速键。江西在100个技术服务队的指导下全面推开水上春耕,丰城渔民修水田、放种苗,抢抓农时,把前期的损失尽量弥补回来。

虾蟹共养是一种将虾和蟹在同一池塘中养殖的生态养殖模式

虾苗比计划多了1万斤,水里的饲料该怎么合理配比?技术服务队提出推广虾蟹鱼稻共养共生生态养殖新模式。

虾蟹共养模式介绍

虾蟹共养是一种将虾和蟹在同一池塘中养殖的生态养殖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和资源的利用率,还能实现水产品的多样化和高效益。

养殖模式 特点
虾蟹混养 提高土地和水资源利用率,实现水产品多样化
稻蟹共养 增加水稻产量,提高养殖效益
鱼蟹同养 增加鱼产量,实现生态循环

虾蟹共养模式包括虾蟹混养、稻蟹共养、鱼蟹同养等。这是一种比较需要管理技术的养殖方式,利润也是比较高的一种。

尹显燕是一位虾蟹共养养殖户,他在池塘里放入了小龙虾,还种上大量水草,这池塘里倒是热闹了,可水中供氧也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尤其到了七八月份,本来天气就闷,这下池塘里就更缺氧了,螃蟹和小龙虾纷纷从水里爬到岸上来。干吗呢?透气呀!可这七八月的大太阳,毒着呢!爬到岸上,它们的命运仍然难逃一死!

尹显燕又扩大了水草的种植面积,让虾蟹在蜕壳时有躲藏的场所,减少它们自相残杀的机会。

  • 提高土地和水资源利用率
  • 实现水产品多样化
  • 增加经济效益
  • 保护生态环境

视频简介中提到:“春耕新发现·水上春耕,推广虾蟹鱼稻共养共生生态养殖新模式。”可见,虾蟹鱼稻共养共生模式已成为水产养殖的新趋势。只是,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实现共生共荣,避免相互竞争,成为了养殖户们面临的难题。

虾蟹共养是一种将虾和蟹在同一池塘中养殖的生态养殖模式

以黄颡鱼为例,它是一种杂食性鱼类,主要以底栖小动物、小鱼、小虾、水生小昆虫以及一些无脊椎动物浮游生物为食。在黄颡鱼的养殖过程中,如何实现高效的生态混养,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成为了养殖户们关注的焦点。

在虾蟹混养模式中,小龙虾和螃蟹的共生成为一大挑战。为了降低小龙虾与螃蟹的打斗现象,养殖户们采取了多种措施。例如,在池塘中种植水草,为虾蟹提供躲藏的场所,减少它们自相残杀的机会;在池底铺设纳米增氧管,提高水中氧气含量,降低虾蟹缺氧现象;加大饵料投放,减少打斗发生等。

只是,这些措施在提高养殖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成本压力。为了降低养殖成本,专家建议使用牛粪、羊粪、秸秆等有机物质,进行发酵处理后撒入池塘,以替代部分饲料。这一措施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能为虾蟹提供丰富的营养。

在虾蟹鱼稻共养共生生态养殖模式中,如何实现水质的稳定,避免青苔生长,成为关键。养殖户尹显燕在解决水质问题时,采取了在池底铺设纳米增氧管的措施。只是,这也带来了底泥被气泡带起,水质浑浊的问题。对此,尹显燕又采取了扩大水草种植面积的方法,以净化水质,降低青苔生长的机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02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