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生长周期约100天,生长速度较快
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生长周期一直是农民和农业科学家关注的焦点。小麦的生长周期大约为100天,这一周期内,小麦从播种到收获,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生长特点和需求。
小麦的生长周期概述
阶段 | 时间 | 特点 |
---|---|---|
播种期 | 9-11月 | 种子萌动发芽,开始生长 |
出苗期 | 播种后5-7天 | 麦苗破土而出,进入生长 |
分蘖期 | 出苗后15-20天 | 麦苗开始分蘖,增加植株数量 |
拔节期 | 春季 | 麦苗基部伸长,幼穗分化 |
返青期 | 翌年春天 | 麦苗开始返青生长,心叶变绿 |
孕穗期 | 4月 | 幼穗分化接近四分体形成期 |
抽穗期 | 4月-5月 | 麦穗顶小穗露出剑叶鞘 |
开花期 | 4月下旬-5月上旬 | 麦穗中部小穗开始开花 |
成熟期 | 5月底-6月初 | 籽粒变硬,麦穗变黄 |
- 温度:小麦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15-20度,超过30度则受到抑制。
- 水分:小麦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尤其是在拔节期和孕穗期,水分不足会影响产量和质量。
- 光照:小麦是长日照作物,每天需要8至12小时的光照,光照不足会影响小麦的抽穗和结实。
因此,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合理安排播种时间、施肥和灌溉等管理措施,以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我国小麦种植区域主要划分为三个主区,十个亚区:
- 北方冬麦区:包括黄淮海平原、辽河平原等地区。
- 南方冬麦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
- 西南冬麦区:包括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地区。
不同地区的小麦生长周期和产量特点有所不同,农民和农业科学家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种植和管理方案。
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我国农业科学家不断进行小麦品种的选育和推广。
- 冀麦38号:公顷产量7200公斤左右,在河北最高单产达9465公斤/公顷,适宜在冀中南、豫北、鲁西北、苏北、皖北种植。
- 鲁麦15号:平均亩产427公斤,比对照济南13号增产19.7%。1993-1996年参加江苏省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29公斤。
这些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性、适应性,产量高,品质好,为我国小麦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小麦生长周期约100天,生长速度较快。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小麦快速生长,助力农业高效生产。
1、播种与萌动:当土壤温度适宜,小麦种子便迅速启动生长之旅。在播种后不久,伴因为温暖的土壤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小麦种子开始萌动,破土而出。
温度与根系生长小麦根系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6-20℃,超过30℃则生长受抑制。冬型品种适宜的日平均温度为16~18℃,半冬型为14~16℃,春性为12~14℃。
孕穗期与抽穗期当麦田50%以上植株的剑叶全部伸出倒2叶叶鞘,幼穗分化接近四分体形成期时,进入孕穗期。一般春性品种孕穗期在4月上旬,半冬性品种在4月中旬。随后,麦田10%以上茎秆的顶小穗露出剑叶鞘时,为始穗期;50%以上的麦穗顶小穗露出剑叶鞘时,即为抽穗期。
成熟与收割成熟期小麦籽粒胚乳呈蜡质状,籽粒变硬,麦穗和穗下节变黄,粒重最高。春性品种在5月底至6月初开始收割,半冬性品种在6月上旬后期末至中旬初开始收割。
高产品种介绍冀麦38号在河北最高单产达9465公斤/公顷,适宜在冀中南、豫北、鲁西北、苏北、皖北种植。鲁麦15号平均亩产427公斤,比对照济南13号增产19.7%,在1993-1996年参加江苏省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29公斤。
肥料与生长在小麦生长过程中,适量施用肥料至关重要。肥料不能使用过多,应每隔一周使用一次,效果更佳。叶面追加肥料也有利于小麦的生长,使其叶子更健壮,光合作用更充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