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泥鳅池塘烂身病是泥鳅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

春季,泥鳅池塘中的烂身病总是让人头疼不已。这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常常让养殖户们损失惨重。本文将为您揭开烂身病的神秘面纱,并提供有效的防治策略。

泥鳅池塘烂身病是泥鳅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

一、烂身病的病症特征

病症 特征
体表溃烂 病鱼体表出现斑点状溃疡,皮肤损伤
内脏结节 内脏出现大量结节
死亡 病情严重时,病鱼会死亡
  • 水质恶化:水体中的硝酸盐含量高、塘底有机物多等状况,会导致泥鳅在遭受外伤后受病菌感染。
  • 寄生虫感染:车轮虫、斜管虫等寄生虫的感染也会引起烂身病。
  • 操作不当:拦网、运输等操作可引起外伤,进而引发烂身病。

针对烂身病的防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改善水质:定期检测水质,保持水质清新,减少硝酸盐和有机物的积累。
  2. 预防寄生虫感染:定期进行寄生虫检查,发现寄生虫及时进行处理。
  3. 操作规范:在进行拦网、运输等操作时,要尽量减少对泥鳅的伤害。
  4. 药物防治:在发病初期,可使用抗生素进行药物治疗。

四、案例分析

案例来源:广东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

卢老板养殖一泥鳅塘,放苗30万,现规格17头/斤,水面4亩,水深1.5米。2015年5月初开始零星死鱼,期间用杀虫、消毒、净水等药物,烂身、死亡逐渐增加至每日100斤。

经公司研究所检验,在泥鳅脾脏分离得气单胞菌。针对该病例,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 使用“速解安+优肽”泼水,配合停料,不换水,改善用药后的毒水。
  • 调节菌相,逐渐恢复平衡,亚硝酸盐、氨氮得以转化,并控制死亡。

烂身病是泥鳅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给养殖户们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了解烂身病的病因和防治策略,对于泥鳅养殖的成功至关重要。希望本文能为您的养殖事业提供帮助。

病因探析:烂身病从何而来?

泥鳅烂身病主要由寄生虫感染、水质恶化、饲养管理不当等因素引起。其中,寄生虫感染是造成鱼类烂身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的寄生虫有车轮虫、斜管虫等。此外,水质污染、底质恶化、药物滥用等问题,也会加剧烂身病的蔓延。

泥鳅池塘烂身病是泥鳅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

针对此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停料,减少对泥鳅的刺激;使用“速解安+优肽”泼水,改善用药后的毒水,调节菌相,逐渐恢复平衡;最后,加强水质管理,确保水质稳定。

预防措施:防范于未然,减少烂身病的发生

1. 定时巡塘:烂身病发病初期,病鱼会潜伏在池塘底部,不易发现。因此,要定期巡塘,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2. 避免机械性损伤: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对泥鳅造成机械性损伤。

3. 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稳定,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 科学用药:避免滥用抗生素,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5. 种植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可以为泥鳅提供遮荫、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还可以为底栖生物提供繁殖场所,为泥鳅提供天然饵料。

泥鳅烂身病并非不可战胜

泥鳅烂身病虽然令人头疼,但并非不可战胜。只要我们了解病因,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就能有效降低烂身病的发生率,保障泥鳅养殖的稳定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96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