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白鲳鱼苗越冬技术,探讨低温环境下鱼苗生存与生长策略
淡水白鲳,自上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以其肉质鲜美、生长迅速、养殖管理简便和市场需求旺盛的特点,迅速赢得了养殖户的青睐。只是,作为暖水性鱼类,其生长适温范围在15-30℃,低温环境下如何确保鱼苗的生存与生长,成为养殖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一、场地选择:确保越冬环境适宜
选择合适的越冬场地至关重要。理想的越冬池塘应具备以下条件:
- 水深至少1.5米,确保冬季水温稳定。
- 最低水温能保持在12℃以上。
- 面积在1000-2000平方米之间。
- 水源充足,阳光充足。
- 能够避风,减少水温波动。
二、防寒棚搭建:保护鱼苗免受低温侵袭
对于普通池塘,搭建防寒棚是必不可少的。以下为搭建防寒棚的几个要点:
- 使用小镀锌管和角铁焊接成半月形状,固定在塘堤上。
- 覆盖尼龙薄膜,确保保温效果。
- 搭建位置靠近北面,约占全塘1/2或2/3。
- 可使用稻草或杂草夹成草苫,覆盖于鱼塘水面,提供额外保温。
三、日常饲养管理:确保鱼苗健康生长
越冬期间的饲养管理直接影响鱼苗的成活率和经济效益。以下为日常饲养管理的要点:
管理要点 | 具体措施 |
---|---|
饲料投喂 | 根据水温调整投喂量,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放。 |
水质管理 | 适当投放发酵后的鸡粪或猪粪,保持水质“绿、嫩、爽”。 |
病害防治 | 预防水霉病和小瓜虫病,使用高锰酸钾溶液或辣椒姜片进行防治。 |
- 投喂精饲料加青饲料,提高鱼苗营养摄入。
- 适量注入新水,保持水质良好。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应对淡水白鲳鱼苗在低温环境下的生存与生长挑战,确保养殖效益的最大化。
注意由于字数限制,实际文章内容可能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选择越冬场地,如同为白鲳鱼苗搭建一个温暖的“避风港”。理想的越冬池应满足水深超过1.5米、最低水温能保持在12℃以上、面积在1000-2000平方米、水源充足、阳光充足且能避北风。这样的环境能让白鲳鱼苗在寒冷的冬季也能安心生长。
防寒棚是白鲳鱼苗越冬的关键。一般采用镀锌管和角铁焊接成半月形,覆盖尼龙薄膜。位置应选择在池塘的南北向靠近北面,面积约占池塘的1/2或2/3。此外,还可以使用稻草或杂草覆盖在池塘北面,形成额外的保暖层。这些措施能有效防止鱼苗因寒冷而受到伤害。
越冬期间,饲养管理至关重要。合理投喂饲料,根据水温调整投喂量,保持鱼苗健康。注意水质管理,适当投放发酵后的鸡粪或猪粪,保持水质“绿、嫩、爽”。最后,加强病害防治,及时处理水霉病和小瓜虫病等常见疾病。
1. 饲料投喂
水温在20℃以上时,日投喂量应控制在鱼体重的4%-5%,分上下午投喂。水温在15-20℃时,日投喂量占鱼体重的2%-3%,下午投喂即可。水温低于15℃时,不必投喂。
2. 水质管理
3. 病害防治
水霉病和小瓜虫病是越冬期间的主要病害。防治方法包括:彻底清塘、小心操作、使用高锰酸钾溶液泼洒等。
四、开春管理:迎接春天的“新生”
当水温稳定在20℃以上时,白鲳鱼苗食欲开始增大。此时,应投喂精饲料加适当的青饲料,促进鱼苗的生长发育,为春片销售和运输做好准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